石詠一瞅,陳姥姥捎來的,大多是事前曬好的各式乾菜,除此以外,另有滿滿一口袋山裡采的核桃和榛子。
本來他固然姓石,本來的姓氏倒是瓜爾佳,先祖是滿人,與昔日福州將軍石文炳同出石廷柱一脈,因為汗青啟事,屬漢軍正白旗。當年石文炳那一支被改入滿洲正白旗的時候,他們這些石氏旁支卻都還留在漢軍旗裡。
石詠伸手摸了摸喻哥兒的腦袋,說:“冇事兒!喻哥兒,大哥今後必然好好照顧你!”
正想著,喻哥兒就跑了出去。五歲小兒,恰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玩得臉上臟兮兮灰撲撲的,衝出去衝石詠大聲喊:“大哥!”
薑夫子於這時笑著點點頭,開口號召:“石喻,隨夫子來!”
他們站在一處,正瞥見石喻和薑鴻禎這兩個小同窗見了,也是一樣,相互見禮,然後一起坐下來,籌辦開端溫書。
“詠哥兒,”石大娘瞧不見石詠的神情,但見兒子一回家就吵著要看祖上傳下來的二十把扇子,恐怕是兒子感覺家裡明顯度日艱钜,卻還藏著這些寶貝,不肯賣了換錢。是以石大娘非常擔憂地問了一句:“這些……你不會是想賣吧!”
禮成以後,石喻再走出去,一一貫學塾裡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施禮,今後今後,他們就是正式的“師兄弟”了。這群孩子在一起上了一個月的學,早已不把石喻當外人,見他也行了拜師禮,更覺靠近很多。
石詠聽了, 趕緊也起家向賈璉道賀。他看著賈璉打心眼兒裡透著喜氣,心想這賈璉新婚未久, 他們伉儷公然琴瑟調和。
喻哥兒在椿樹衚衕上了一個月的學,起初石詠給他買過的兩本蒙書已經背得滾瓜爛熟,隻要石詠提一個詞,他就能呱唧呱唧地一向講下去。但是認字與寫字卻還急不得,隻能漸漸地來,一點一點地學。
石詠望著他的背影,點頭道:“二嬸將喻哥兒教得不錯!”
薑夫子點點頭,笑道:“看起來,你們兄弟豪情真的很好。”
石詠的邊幅屬於那種乍一看不打眼,但是越看越耐看的那種範例。如果進了八旗官學、或是石家屬學,保不齊便會被人使銀錢包下。那天趙氏所說的,“討些公子哥兒們的歡心,手裡也進點兒財帛”,就是這個意義了。
這天到了行拜師禮的日子,石詠將束脩和給薑夫子的禮品都帶齊,領著喻哥兒去椿樹衚衕。
二兩銀子,固然未幾,但是隻要花在刀刃上,一樣能成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