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二說:“他要去就儘他去,走到途中他吃不了這個苦頭,會不去的。”
今後,茅三就同這位大姐到山上開荒,芝麻、黃豆甚麼的到處種。垂垂地這位孀婦就有了傾慕之心,她才二十七歲呀。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了,就去摸茅三的手,調戲他了。茅三說:“大姐呀,我平生走了很多彎路,做了些好事。明天我為甚麼叫你大姐,比如是同胞姊妹呀,我是想把這幾個外甥男女帶大成人,補我前半生之過呀!”
這回,弟兄仁二話不說,七手八腳把糧食囤子扒開,扛的扛,背的背,連夜裝上大船,馱著老太婆上船離了家。大船開到半路,俄然老天爺翻了臉,又是風,又是雨,大船裝滿糧食,江水齊了船幫,船在江裡直晃,浪頭越來越大,眼看大船經不住浪打了。
老奶奶說:“哈哈,這下好了,你們要得道了,給我往海裡跳吧!”
現在茅山頂宮裡,坐在正中心的神像是茅家老三,他最忠,先得了道,老三左邊是老邁,右邊是老二。老三占的是大茅峰,老二占的是二茅峰,老邁隻占了三茅峰。①嬤嬤:老婆。
“叫鍘就鍘,不鍘就是違逆不孝!”
老太婆又把弟兄仨喊到麵前。說:“本年年景不好,又鬨蟲害又鬨水患,多少老百姓刻苦受難,保住船上的一粒糧食,就能多救活一口性命。現在冇有彆的體例,隻要減輕船上的重量,不然船就難保了。”說完,她就要往江中跳。
句容縣有座茅山,山上供的茅山菩薩,是道家聖地,這茅山菩薩哩,不是生下來就成為菩薩,是茅氏三兄弟。厥後,他們怎的成為菩薩呢?
老奶奶說:“抬嬤嬤不可!給我把銀子挑到東海去倒掉!”
厥後,在茅家弟兄仁住的處所,長出三座大山,後代的人稱頂高的山為大茅峰,傳說是老三變的,為人最好;老二在二茅峰;老邁呢?有點私心叫三茅峰,最矮。那些被茅家弟兄仨救活的遠方受災的老百姓,翻山越嶺替茅家弟兄泥像。今後,就留下這麼句歇後語,茅山的菩薩——照遠不照近。
三小我隻好呼嚕呼嚕把稻全鍘了。老奶奶又叫他們把稻堆起來,泥起來。疇昔的人最犯諱違逆不孝歐,三小我冇得體例,隻好又照辦了。剛泥起來啊,壞了,風啊雨啊雪啊一齊到了,遮天蓋地的蝗蟲也跟水淌一樣的到了。蝗蟲一到嘛,連青草都冇得了。
一天,三個光蛋集在一起商討了:我們全都老邁不小的了,不能就這麼混一輩子,還是到下蜀街買個嬤嬤①來傳傳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