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個無解的題目,凡是的成果,就是演變成無停止的黨爭,比方東林和閹黨,乃至北宋的新舊黨爭,唐朝的牛李黨爭……
就比如說,士林以為孝宗朱佑樘是好天子,他乾甚麼都是對的。那韃子不竭犯境,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些糟糕的環境,天然都是有奸佞小人作怪,是以就必須重用“賢臣”,肅除奸佞。
“孝宗陛下重用賢臣,謙虛納諫,大明一掃成化以來的亂象,彷彿中昌隆世。可孝宗陛下,拔除開中法,倒是錯了!”
直到明天,楊慎才認識到王嶽的短長之處,隻不過他不能為了父子之情,為了所謂的大局,而昧知己,從某種角度看,楊慎還挺承認致知己這三個字的!
楊慎順著王嶽的思路,把弘治到正德朝的顛末總結了一遍。
“軍戶流亡,商屯消逝,九邊喪失人丁在百萬以上……這麼多人冇了,邊陲空虛,韃子趁虛而入,南下牧馬,蠶食蠶食。反過來更多的軍戶因為惶恐,而不得不逃命,這也就是弘治朝前期,小王子不竭犯境的啟事地點!孝宗天子在駕崩之前,還曾經調集百官,商討對敵之策,我想此事諸公都清楚吧?”
可誰是奸臣,誰是忠良?
這時候王嶽很不開眼,他竟然鼓起掌來。
現在卻讓王嶽解答了。
楊慎看清楚了本相,而這個本相卻讓他非常痛苦,可正因為打得太痛,才氣他非常復甦……
如此看來,接管過君王教誨的朱厚照,明顯比崇禎奪目多了。
哪怕王嶽再妖孽,天子再倔強,也不成能是一群老狐狸的敵手,兩邊底子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豈止是刨了祖墳,的確是把祖宗的骸骨扒出來,挫骨揚灰!
即使是千古偶像的諸葛亮,在出師表內裡也隻說出了“親賢臣,遠小人”六個字罷了。
楊慎對王嶽的存眷,應當是非常早的。他替朱厚熜鳴不平,跟梁儲和毛澄對著乾,楊慎就已經曉得了這小子。
也不消看楊廷和了,他已經撲過來,要掐死楊慎。
朝聞道,夕可死!
“大膽!”喬宇瞪眼著楊慎,上一次在楊廷和的家裡,他們就鬨翻了,這一次連王嶽都不敢直接說孝宗錯了,楊慎竟然敢攻訐孝宗,的確喪芥蒂狂,該天打雷劈。
這六個字,和明君賢臣一樣,都是從品德層麵來對待題目。
奉天殿上的百官群臣,更是炸了,不是要談喬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