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歸正都死完了,我說這乾啥。
七夕就是七夕,是乞巧節,跟戀人節甚麼乾係?
為甚麼這項活動現在老是和發作戶、贓官、奸商相掛鉤?
子不嫌母醜醜了也不去棒子那邊去整容,
三月三又被人叫甚麼中國最早的戀人節,我看中國人……
老百姓戀慕的同時是心底的不忿,非論我們費多大力量,總讓人感覺是奸商?
冇戀人節中國人就無情的要個人大他殺?
這頓時冬至了,不曉得有冇有人感覺土?
現在聽著殷亦桀和文殊同另有幾位的感慨,我又嘴賤:
大國的風采早冇了,民族自傲心早冇了,甚麼都要以人家為標準。[
就像啟明廣場,大師就不會感覺內心不平衡;
過個乞巧節就是掉隊,過戀人節就是前衛,這tmd誰整的邏輯?
一桌俱靜,大師都賠笑,但明顯冇幾小我聽懂。[
生為中國人,我不覺很多高傲,也不覺很多自大。
轉載請說明www>
“我感覺,能不能在做高爾夫的時候,轉換一下思路?
實在這些小憤激本來是冇有的,但一拿到啟明廣場告白策劃書,我偶然候就來氣。
對,中國人謙善的感覺本身的統統都應搶先自慚形穢,然後謹慎的諱飾起來,再蒙上一層人家的皮,要和國際接軌。
建議教誨部明天都改用美國教科書英國禮節軌製用日語講授,下一代或許能更快的和國際接軌、趕上汗青潮流。
實在我本身也不曉得本身想說甚麼,要不說我嘴賤>
固然還冇七老八十,但我已經開端恪守民族的文明和心靈的一角。
不是我要鼓吹心靈美,而是感覺有太多的事能夠做,不曉得為甚麼有人總感覺無所事事,迷惑。
很多人都流連忘返,每次活動都有人來圍觀。
雖說無奸不商,投資就是要掙錢,但有冇有那麼一條中間的門路,讓兩邊都比較輕易接管一些。
我在想,我們到底要做甚麼,不做甚麼,如何才氣讓它真正的融入餬口,改良世人的餬口品格……”
都是登山,為甚麼人家的登山就是前衛,我們就要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