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魏延的行動讓滿寵目瞪口呆。
官道兩側良田,都已經種上了玉米、大豆等作物,苗兒青青,甚是可喜,可為了急行軍,有很多馬隊嫌官道侷促,便要從兩側地步過,農夫看到這一幕,敢怒不敢言。
魏延沉吟很久,便道:“既《春秋》有‘法不加於尊’之義,我姑免死……”
隻見魏延摘掉頭盔,拿著佩劍,將一大把頭髮割掉,丟在地上,大聲說道:“割發權代首!”
魏延這天大義滅親,又以身作則、自受科罰,終究將義陽軍的軍規法規建立了起來。
兩個時候後,兩萬將士停下來安息。
魏延從頓時下來,走到滿寵麵前,主動說道:“伯寧,久聞你曉得律法,本性樸直,我命你為軍正,掌管軍法,你可情願?”
魏延重視到這個景象,驀地想到又一個沽名釣譽的妙招。
魏延腹誹道,這匹馬不按腳本演啊,如何辦呢。
大半個大漢的公眾都前後聽過魏延大義滅親以身作則的事情,他們都感覺,如許主公帶領的軍隊定然是軍紀嚴明、和睦愛民的軍隊,再加上魏延《蒿裡行》、《憫農》、《蠶婦》、《遊子吟》等詩作廣為傳播,公眾都已經認定他是仁義之主,現在又軍紀嚴明,便望風景從,而後義陽軍在招攬流民、招募士卒時,能夠招到的人較著比疇昔多出很多。
馬隊便是過地步,也從田隴之間過,皆上馬以手扶苗,遞相傳送而過,不敢踩踏青苗。
穿越之前,讀三國讀到割發代首的時候,他總有些不解,為甚麼割發代首就能令“全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那本身每個月都去理一次髮,也冇見有啥大動靜啊。
他便傳下軍令,遍諭村落父老及各處守境官吏:“吾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地步,但有踩踏者,並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奇。”
穿超出來,他才明白,這頭髮時不能隨便割的,東漢期間,儒家愚孝思惟處於統治職位,此中就有“身材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這個期間的男人也都是長髮,用簪子牢固住,短髮的常常都是蒙受髡刑的仆從。當代越國人都是短髮,以是被說是蠻橫人,在中原人看來,短髮就是卑賤的意味。
這個時候,魏延腦海裡響起空空美好的聲音:“主公割發代首,名譽進步10點,公眾對主公好感度晉升10點,滿寵對主公好感度晉升15點,現為140點!即將在恰那機會觸發主動儘忠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