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1頁/共3頁]

不過,關頭技術不在這裡。英國的艦炮程度在1895年僅僅能製造152毫米以下口徑的速射炮,再往上生長英國的哈維鋼冇法滿足要求。而德國人的克虜伯鋼材恰好幫忙德國人搞定了240毫米主炮利用速射體係的要求。

海上力量威懾,必定引發水兵武備比賽,反過來亦然,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甲午戰後,德國又在朝鮮半島上獲得了濟州島和全羅南道作為權勢範圍,在遠東地區有了安身點。是以濟州島水兵基地的扶植便提上日程,德國總參謀部撥款2000萬馬克,並派出工程師和技師們在濟州島上修建要塞防備體係和水兵軍港。與此同時,德國水兵部也動手打造遠東艦隊,以共同濟州島水兵要塞基地。

1890年,國會終究放棄了大陸政策和伶仃主義。開端擺脫舊的水兵計謀思惟,建立深海水兵,動手建立一支當代化水兵。美國終究向陸地跨出了果斷的法度。

美國水兵強勢崛起,但王辰浩以為美國在承平洋地區的產業才氣不敷,水兵威懾有限,加上冇有大型水兵基地,對清帝國水兵臨時構不成威脅。

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跟著西歐列強產業的進步,衡量國力程度的強弱也由生鐵的產量轉為鋼鐵的產量。新的產業標準必將帶來新的合作,凸起表示在水兵比賽上。

受甲午戰役速射火力影響,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副炮改成150速射炮,能力劃一於英國的阿姆斯特朗6寸炮,德國人裁撤了105中口徑副炮,換上了更加矯捷的88毫米速射炮作為二級副炮。

李鴻章分開後,丁汝昌持續主持集會,同王辰浩、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等海軍要員們商討購艦的一些細節,主如果對當前各國主力艦隻停止比對闡發,找出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戰艦作為新購兵艦的設想底本。

1895年,跟著德國產業力量的不竭強大,德國在鋼產量和鐵產量全麵超越英國,成為天下第二產業強國,是以威廉二世但願在每一個範疇都趕上赫超越英國的誓詞也是很有壓服力的。

美國在1894年以年產800萬噸鋼,2300萬噸生鐵位居天下第一。美國獲得了天下第一產業強國的職位後,這經濟強大了,軍事卻冇法凸顯國力。

作為清帝國的第一級全鋼製戰列艦,登雲級戰列艦的作戰目標除了針對日本富士級以外,還得應對亞太地區的俄國、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國度的水兵力量,得威懾住他們才氣儘量製止戰役。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