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躊躇之際,中華帝國兩百多架計謀轟炸機連續騰飛,在歐洲四週上空迴旋,做出隨時俄然打擊歐洲的架式。
第一次波斯灣戰役因而便在中德兩個核大國的博弈下結束了。中華帝國再次獲得了勝利,強行壓抑了埃及和波斯帝國,但並未能真正處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視,為今後第二次波斯灣戰役發作埋下了隱患。
中華帝國不想落空以色列,又不想落空波斯帝國的石油和影響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以是一開端嚴守中立。中華帝國以為以色列的力量足以對付埃及和波斯的打擊。讓他們打一架或許會消消火。
開初中華帝國還能夠向他們施壓,但跟著希特勒對準機遇,大範圍向波斯帝國和埃及輸出軍事技術和經濟援助。波斯帝國和埃及的兵力垂垂強大了起來,於光彩六十年仲春三日向以色列不宣而戰。
一樣,中華帝國態度倔強。中華帝國計謀司令手命令計謀導彈軍隊進入2級戰備狀況,防備德聯統統的彈道導彈發射陣地,並從本土派出了24架h12n3型超音速計謀轟炸機前去中東波斯灣地區, 12艘明級計謀核潛艇也連續到達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呼應位置,籌辦對埃及和波斯帝國動用核武。
不過,中華帝國和德聯對核兵器的節製非常嚴格,想要伶仃獲得核彈頭保管權的東條英機幾近冇有能夠性。固然達到日本的幾個德軍導彈旅批示官表示熱中於核大戰,但他們不附和將核彈頭交給希特勒保管,因為他們並不信賴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