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自秦淮河邊一叫“丹朱樓”的酒樓當中傳出,歌聲幽婉,惹人入勝。

“冷紅飄起桃花片,

落日千裡連芳草,

自從列祖李昪在秦淮河邊修建了太學國子監,秦淮河便成了士子的聚居地,這裡比之之前更加熱烈。

想到家中等候他回家之人,郭榮又到販子上去買了幾件金飾和江寧馳名的脂粉。

郭榮看了他一眼,眼神意味不明地答:“之前倒不知你還如此會唱曲?”

又問:“陳兄,某剋日便要北上,既是周公遣你同我一同前去太原,你這邊也做好籌辦,我們不日便解纜。”

後晉高祖石敬瑭繼位後,急需互市增加當局支出,便鼓勵貿易生長。

不過過了淮河,就走水路,走水路就要比山路安然很多,隻是不免所過關卡稅收很重,會削薄利潤。

周宗東都揚州人,少時跟隨烈祖,烈祖登基後,便被擢為內樞使,同平章事,遷侍中,位居相位,隻是以後因被左丞相宋齊丘等人的排擠,而被奪職了相位,出任淮南節度使。不過在當明天家李璟繼位後,便再次任用他做了侍中。

鄭好謙聽他這一番話,非常受教,又說:“效力蜀國的韋侍郎,寫過一首詞,大家儘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回籍,回籍須斷腸。”鄭好謙說著說著,就唱起了那曲子來,唱完又說,“當初在北地聽到,覺得他這感慨故鄉之思,不過倒是把江南寫得過分了。隨大郎你來了揚州江寧以後,才知他所寫,便是這江南真相。在這片處所住久了,怕是也少了北方的血氣。”

北方很多聞名流人,如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等人,都是在這期間堆積於徐氏身側。

鄭好謙也覺恰是如此,隻是不免仍然抱怨,“隻盼著他彆拖了我們後腿。”

郭榮一邊查抄堆棧裡的茶葉成色一邊說道:“從江寧到壽春這一起,有周公的公驗,我們就能一起順利,那陳確也不需他見過兵器吃過苦頭。周公派他跟從我們前去,怕也隻是讓他去做個監督,他起不了其他感化。”

郭榮道:“浮華後輩罷了,不堪大用。”

在北方藩鎮軍閥連連大戰的環境下,淮南相對處在安寧的生長當中,北方士報酬遁藏戰亂,很多都遷入淮南。

現在恰是南唐保大三年。

鄭好謙說:“我看也是,怕是冇見過兵器,冇吃過苦,不知周公怎會讓他隨我們歸去河東?”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