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諸多專門的女校。乃至另有大量商行開設的技術黌舍,培訓工人同時,也教誨文明知識,並有專門的醫學院。僅在登州,各種報紙雜誌就有二十餘種。在繁華的經濟之下,登州到處都能見到各國之蕃商,乃至有大量的蕃商落戶登州,在此開店設鋪。登州拍賣行每週一次的大拍賣,都能湧入上萬人競拍各種貴重商品和新技術。登州競技場現在的馬球聯賽。每次比賽都能吸引數萬人觀戰。現在光是登州一城的商稅。已經是駭人聽聞。登州海關客歲一年的海關稅收。就達到了六百多萬貫之多,這筆錢,乃至是當初廣州市舶司的十倍之多。而全部東北道現在的商稅因戰役啟事,上升到十稅一,客歲一年東北道的商稅加起來就高達三千餘萬貫。更何況,登州大量的工坊都是屬於李璟的作坊。客歲一年,這些作坊締造的利潤更多達一千餘萬貫。並且現在官方另有十支遠洋船隊,每支船隊都超越二百艘海船。一次出行人數起碼五千餘人,十隻商隊就足有五萬餘人。並且在海內也還稀有十支商隊。光是這些商隊客歲一年就給李璟帶來超越一千萬貫的支出。乾符五年,李璟藩鎮的財務支出達到了四千餘萬貫,此中賦稅兩百餘萬貫,彆的鹽、茶、鐵、礦稅加起來三百餘萬貫,而關稅達到一千萬貫,工商稅更高達三千萬貫,加一起,財務支出四千五百餘萬貫。彆的,大量的工坊商店。另有遠洋的船隊等,為李璟私家賺取了三千餘萬貫的利潤。幕府固然一麵移民開辟東北。一麵不竭裁軍,支出海量,但李璟私家內庫的支出加上藩鎮財務支出,多達七千餘萬貫。這個數字,已經極其驚人。唐玄宗時,錢粟絹等加起來歲入五千餘萬貫。唐德宗時,實施兩稅法,天下歲斂錢二千五十餘萬緡,米四百萬斛,以供外;錢九百五十餘萬緡,米千六百餘萬斛,以供京師。德宗時天下一年錢三千餘萬貫,米兩千餘萬石。唐德宗時米價從一百到一千都有,按現在登州淺顯米價,這兩千餘萬石米,也值一千餘萬貫。如果按德宗時米價算,這兩千餘萬石米,更是能值五六千萬貫錢。而李璟的稅收,則已經不收什物,全數收錢。不過李璟具有龐大工商和海貿稅收為主體,固然隻占有了天下非常之一的地盤,但稅收已經達到安史之亂後的德宗期間天下稅收的近半。依托著工商和海貿的龐大利潤,幕府和李璟的內庫豐盈。而大量的百姓
第705章 謀位[第3頁/共7頁]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