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赤山鎮的這些兵士與家眷浩繁,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縣西南部的中間。固然大唐規定,隻要三千戶以上的縣城才氣夠設市,但這些年政令也越來越鬆。赤山軍鎮人多城大,且又靠著文登縣最大的寺廟法華寺,因此人氣極旺。赤山鎮的鎮將還掛有鎮遏使的官職,權力極大,比文登縣令級彆還高,平時底子不如何看縣衙的官吏麵子。他在軍鎮內建有市場,四周百姓買賣幾近都是到赤山鎮來。
本來就天災不竭,這亂兵一起,各處的盜匪就更加要多如牛毛了。
此時還是一大早,東麵的甕城門還冇有翻開,在城門前堆積了上百的百姓。這些人裡有的牽著驢子騾子,也有趕著大車的。更多的則是肩挑手提著東西,大多是來鎮裡買賣的。有賣炭賣柴,賣魚賣肉賣羊賣豬不一而足。不過大多數的百姓都是麵黃饑瘦,神采慘白,身子薄弱。身上的衣服固然還算劃一,可卻都是補丁摞著補丁。
再次進城門,此次並冇有免費,扼守的軍卒倒是多了幾人,每一個入城的雖不消搜身,卻被高低打量。如果是陌生麵孔,便會被拉到一邊查問幾句。不過赤山鎮也算承常日久,有重兵扼守,卻冇有哪個不開眼的山賊馬匪海賊敢來打主張,統統也就成了過場麵活。
“哥,你等俺一會啊,俺這就去拿。”小石頭一溜煙的跑冇影,半晌後又氣喘籲籲的跑了返來。手上提著一個不大的口袋,內裡裝的卻也是一些高粱,約莫有個二三十斤高低。彆的還提著二大串柳枝串起的魚,各有六七條,兩串都有差未幾十來斤。
此時已經是晚秋,八月種下的冬小麥已經抽芽,村裡大多數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之前有種稻也有種粟,另有種高粱大豆的,不過這幾年不是乾旱就是蝗災,大師便隻能種比較抗旱的冬小麥和大豆。八月種麥,來年蒲月收成後,恰好又能夠種一季大豆或者粟穀或者高粱。
“能夠,有啥要捎帶的你直說就是。”王鐵匠在城裡打鐵,十天半月可貴回一次家,現在小石頭也是在城裡跟他爹打鐵。
登州港最首要的港口在蓬萊,不過文登的赤山浦倒是直通新羅與日本比來的航道,向來繁華。掌管登、青、萊、淄、齊五州的淄青平盧節度使府便在赤山浦前麵的赤山腳下建立了赤山鎮,直屬於平盧軍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