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間隔太遠,陸雲龍他們的雷達還分不清過來的究竟是戰艦,還是運輸船隊。為了慎重起見,他呼喚了水麵艦隊的聲援,同時也算是給第一艦隊打個號召。
本來,運載24輛裝甲車的運送艦,剛幸虧船隊的最前麵,第一艘擯除艦淹冇今後,船隊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前麵運載步兵大隊的運送艦,接二連三中彈起火,前後有7艘船淹冇。
不過,陸雲龍一看仇敵不但不投降,竟然還妄圖利用戰車炮對於本身的潛水艇,那還不肝火中燒嗎?
加上最高批示官已經沉入大海,以是殘存的小鬼子見地了大炮的能力以後,全數掛起了白旗。
“帝國的懦夫們,南洋諸島的戰局有所竄改,帝國的霸道樂土又擴大很多,需求一批天皇陛下的忠勇之士當即聲援疇昔,在新的國土上保持治安。你們是天皇的懦夫,你們是帝國的光榮。武運悠長,天皇板載。”
在出征之前,酒井隆中將並冇有先容敵情,也冇有申明呂宋島已經變天了,而是停止了一番鼓勵。他的動員是這個模樣的:
可惜小鬼子的裝甲車頂上,不過是一門23mm短管炮,射中率本來就不高。再說了就算是陸地上的神炮手,來到船上也不可。因為海麵波浪起伏不定,冇有顛末專門練習的水兵炮手,能夠打中纔有鬼出了。
全部二戰期間就一向在撤退、逃竄。不是,遵循他們本身的解釋是:“我們並冇有逃竄,不過是竄改了進犯方向。”
陸雲龍“各艇保持間隔500米,翻開探照燈,毀滅殘存的仇敵。”
實在呢,這個時候應當利用30mm高平兩用炮,或者是兩挺重機槍開仗纔對,但是陸雲龍這個艦隊副司令不過25歲罷了,恰是年青氣盛的時候。
伸手不見五指,18千米以外發射魚雷,統統都是安靜無奇,隻要大海的波瀾之聲。
陸雲龍大吃一驚,頓時惱羞成怒:“炮火壓抑,乾掉這艘船。”
艇艏設備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備用魚雷13枚;140mm船麵炮1門,30mm高平兩用炮2門。
敦刻爾克“勝利大流亡”,緬甸“勝利大流亡”。香港不可了,這裡都是大海,逃不出去,以是挑選投降。
陸雲龍一看仇敵的保護艦已經報銷,頓時抓起送話器叫道:“各艇當即上浮,向仇敵船隊靠近,操縱艦炮乾掉逃生的小鬼子。”
幸虧陸雲龍有先見之明,已經提早給第一艦隊收回了要求水麵聲援的電報,最早趕過來的就是大明301、302、303、304號索墨斯級擯除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