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看到案頭堆積成山的彈劾東林的奏章時,他的內心遭到了深深震驚。
在戰前鼓吹“蕩平”勤王軍,誅殺劉招孫的東林黨魁,也被三法司鞠問審判。
左安門翁城,勤王軍大帳,劉招孫望著麵前堆積成小山的奏章,暴露惶恐不安神采。
幾位六部官員跟著司禮監寺人來到開原中軍大帳。兵部侍郎李邦華冷冷望著開原世人演出,沉默不語。
劉招孫想起這位石禦史三年前曾彈劾過熊廷弼,行文氣勢與之前完整一樣,不由嗬嗬一笑。
顛末刑部尚書王紀公道審判,原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周嘉謨等十五人犯教唆同僚之罪,律斬。
最後,這位忠心耿耿寺人,用一件陳舊龍袍謹慎翼翼手捧大行天子燒剩的骸骨,泣不成聲,走出廢墟。
不知不覺之間,平遼侯彷彿已成近似攝政王的角色。
另經審判,吏部尚書周嘉謨,勾搭許顯純,對大行天子挾恨在心,於崇禎元年蒲月五日夜,派死士潛入皇宮放火,罪不容恕,產業抄冇,誅三族。
“自東林以假道學簧鼓,呼朋引類,阱陷君子,巧就一己之功名,藏匿數十年公論,為聖主之謬民久矣······本日為漏網,他日為煽毒,為翻局,還需著巡按發問,追贓充餉。”
短短兩天,數十道彈劾東林的奏疏被呈遞內閣,道道都是“殺人之疏”。
在這個期間,皇家的喪葬婚嫁禮節是與政治好處密切掛鉤的大事,絕對不容小覷。
“李三才接連顧憲成,攪番天下,隻尋一隻手手遮天,布彌天之陣,流毒播虐,天日為黑。”
康應乾帶頭勸諫:
7017k
“孫慎行、攀附龍等輩窟穴此中,肆行穢事,交結津要,納賄行私····”
十二歲的信王朱由檢還在路上。
天機星智多星左諭德繆昌期【吳用】
禦史石三畏擺出一副算總賬的架式,從萬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談起。
汗青在這裡產生了偏離。
俄然,隨行而來的一名禮部官員大聲道:
內閣首輔葉向高大難不死,惶恐不安,司禮監的公公受許顯純連累,被平遼侯殺去大半,墮入癱瘓。
從某種意義上,妥當完成朱由校葬禮,遠比追贓助餉幾百萬兩銀子更首要。
如果然按這個名錄逮拿東林黨,大明宦海怕是要被清空了。
堆積京師的兩千多個官員,是這個期間的文官精英代表,在找到可替代現有官僚體製之前,劉招孫臨時還離不開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