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襄、祖寬、祖大樂等人是遼鎮的乾將,都是祖家這一係的,保持著祖家軍在遼西的職位。崇禎拿祖大壽冇有體例,皇太極一時也拿他冇體例,但畢竟是個走鋼絲的停業,一旦均衡弄不好就輕易跌下深淵。
青皮扁著嘴點點頭,鄧柯山又看看那被撈起的人,嘴中嘟噥道:“這四海商社鬨這一出也真是過了,大師都賺銀子不好麼。”
多量的棉布呈現在市場兜售,代價俄然大跌,各種謊言四起,興趣勃勃收來高價棉花的行商捶胸頓足。但代價仍然冇有任何竄改,向著每匹三錢緩慢跌落。
祖大壽兩眼圓睜:“那你快把我們的貨出了。”
幾人說話間到了售賣棉花的處所,沿街堆了無數裝滿棉花的擔子,很多收棉的店鋪卻關了門,這裡的很多小商店都是本地人開的,四海商社看中他們有存放的處所,讓他們常日幫商社收棉,中間也能賺一些利潤。
。。。。。。
“這棉布又不是吃食,眼看著一天一個價的降,誰家情願現在來買,那些外埠棉商寧肯找家堆棧等著,然後每日來看看價,不到見底的時候不會動手的。”
祖大壽眼睛轉著思慮半晌道:“應是不怕,陳新和東江鎮在遼南蹲著,蓋州那邊日日都有騎戰,正白旗和鑲紅旗被耗得叫苦連天,建奴就算打也冇法圍城不走。我們不管登州和建奴如何打,我們就守著遼西便是,等著他們分出勝負。陳新此人從一冒出來便盯著建奴打,彆人覺得他是報血仇,老子卻以為,他是要趕走建奴本身占有遼東,然後。。。”
在如許侷促的前提下,祖大壽整天的動腦筋,又呆在錦州這個麵對建奴強大威脅的火線,祖大壽的心機壓力也很大,這兩大哥了很多。
比來糧荒一來,他仍然能買到低價糧,但是此次棉布大貶價,讓他也虧了一筆,因為他如許的小商家,四海商社不會跟他來籌議,也不會告訴他甚麼時候貶價。以是他固然
“那鄧哥你可虧慘了,你買的布好些都是江南布,現在四海商社冒死出江南布,我們的必定賣不出去,咱來歲不搞這東西了,就賣些捲菸。”
天津運河邊,鄧柯山點頭晃腦的走在河邊,身邊跟著幾個青皮,他現在屬於四海商社的核心人馬,本身開著些煙店,在河間府另有兩家棉布和南貨店,日子過得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