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4 互市之事,不可輕允[第1頁/共4頁]

並且這迴天子還是站在他這位教員這一邊的。

分開皇宮以後,蕭文明對這位張尚書也很有微詞,說他都已經做到尚書了,如何竟然還像私塾裡的先生一樣叫真?

天子親身撿起這份國書,重新到尾看了一遍,又問衛玉章:“徒弟,戎羌人就在洛陽城裡了,要不要互市,總得拿個主張。不知徒弟是如何看的?”

或許這時候,在他麵前呈現個不守端方的寺人或者宮女,就會成他出氣的工具,捱打受罰不說,搞不好連性命都丟了……

一開端,對於禮部張尚書的這些話,世人聽的還是很當真的,因為一份國謄寫得吵嘴,能夠直接表現戎羌對於此事的正視程度,也便能夠從字裡行間探查出戎羌的企圖。

看來這一招藏著的工夫,真的被他練到化境了。

現在卻在衛玉章的麵前被經驗的不敢還一個字的嘴,這回蕭文明也是親眼所見。

果不其然,張尚書越說越是有趣——究竟上他就是往古板有趣的氣勢上走的——世人聽了無不愁眉舒展。

祭祖、祭天、宴請本國使臣等等典禮時候,為天子草擬文章,本來就是禮部的本職事情之一。

但是他即便身為首席大寺人,畢竟還是不敢同衛玉章頂撞,低著頭不敢說話……

是以戎羌這一份短短的文書,被他錙銖必究地找出了五六處忽略,固然有些雞蛋裡挑骨頭的意義,但骨頭就是骨頭,這幾處文詞上的不當之處,還真是實在存在的。

但是這也代表了朝廷當中一種支流的聲音——相對而言,反對互市互市的權勢還是比較偏保守的,並且氣力深厚!

這下最大的背景也不幫著本身了,六麻子無話可說,便隻能悻悻退了下去。

衛玉章這幾句話看似是在經驗那些寺人、宮女,實際上在敲打麵前這個六麻子的。

現在看他的衛徒弟都直接罵了出來,那天子便再無忌諱:“朕這邊不消你再跪著丟人現眼!你把戎羌的國書留下,爬起來,快滾吧!”

隻聽相國衛玉章道:“張大人,皇上曉得你是翰林學士出身,寫的一首好文章,可你現在是禮部尚書,番邦要求媾和、互市之事,你們禮部天然應當拿個主張出來。還在這邊咬文嚼字,那還是不脫一個翰林學士。要不要皇上這就撤了你禮部尚書的職務,把你貶到翰林院去。那邊修國史、編實錄向來就不嫌人多,派你疇昔豈不是恰如其分?”

一樣的一句話,從不一樣的人嘴裡說出來,能力就是大不不異,從衛玉章嘴裡吐出來,更是重若千鈞。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