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茂言語之間對蕭文明倒是非常讚美:“蕭大人帶領部下精兵,蕩平白炎教的兵變,救萬民於倒懸之急,這份功勞早已是遐邇聞名,就是老朽也是非常佩服的。”
董德茂的本意,大抵是想請毅親王伶仃用餐的。
隨便接管外人的犒賞,這算如何一回事兒呢?
毅親王並冇有回絕他的要求,卻也冇有全數同意,他抬起了敗壞的眼皮,朝泉州知府羅沃望了一眼:“老董這個發起就很好。剛巧知府大人也在這裡,那我們就一同用飯吧。不如也把泉州的遊擊將軍,另有市舶司提舉大人也都叫過來,大師一到用飯才更熱烈些。”
本來嘛,蕭家軍姓“蕭”——蕭文明的“蕭”。
但是蕭文明在一旁旁聽他們二人的對話,才曉得他們二位都是老朋友了,暮年間就相互熟諳,要不是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幾近就要相互稱兄道弟了。
那管家點點頭,承諾一聲便當即退下了。
是以,任憑這些董府的下人如何必苦地勸酒,可蕭家軍就是滴酒不沾,始終保持著腦筋的復甦。
蕭文明的錢應當是比不上市舶司董家的,但是對於養兵蕭文明卻向來不會鄙吝,軍餉一貫都是供應得足足的,是以這些蕭家軍的後輩兵也都是遠近聞名的小富豪,十兩銀子的犒賞,還真不能讓他們產生多大的震驚。
說罷,他看了看日頭,又對毅親王說道:“老王爺,時候不早了,看來你明天必定是走不了了,不現在天就在我這吃頓晚餐吧。說句僭越的話,我們兄弟這都多少年冇在一起用飯了,也是該聚聚了。”
毅親王這類身份和職位,有人過來湊趣是很普通的,董德茂表示的再熱忱、再殷勤也很普通——哪怕兩人春秋相仿,可董德茂叫毅親王一聲“爺爺”都不奇特……
十兩銀子的賞金不算少了,充足江南一戶人家寬餘裕裕地過上大半年了。這些錢如果賜給其他的軍隊,兵士們都得感激涕零了。
聽了這話,董德茂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發覺的非常,隨機又規複了笑嗬嗬的神采:“還是老王爺想得殷勤。那好,那也彆到彆的處所去了,就在我府裡用餐,我這就叮嚀部下的廚子請老王也嘗一嘗我泉州的風味。噢,對了,蕭大人部下這些弟兄也都在這裡吃頓便飯。我擺出流水席,保管讓大師吃得對勁。”
蕭文明這麼做倒不是看中了這幾兩銀子,而是為了給董德茂一點麵子——退一步講,董德茂的麵子他實在也能夠不給,但是他的女兒董婉青還在臨海屯裡,他的好朋友毅親王就在本身身邊,他們兩個的麵子還是要照顧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