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蕭文明印書的時候固然粗糙,可這印製這八頁繡像時候倒是下了血本——本錢幾近趕上了半本書——是以印刷質量也是非常精彩,在彆人未獲得原畫原版的環境下,就是勉強翻印,也底子複製不出那種神韻來。
如許一來二去的,每本書裡的繡像,竟成了這一套正版《三國演義》的防偽標記,讓在市道上一時半會是絕對不成能呈現盜版翻印的冊本的。
更何況,在這些繡像之下,除了蓋有溫伯明的私印以外,蕭文明還分外加蓋了臨海屯的官印。
一千四百兩,那就是一百四十斤,這分量可不輕,體積也不小。並且這年初四周災荒很多,抱著這麼大一筆銀子,在路上走不免引發宵小之徒的覬覦。
為了搞幾本盜版書,賺點小錢就把本身的命搭上,實在是不值得。
溫伯明本就是丹青聖手,又將《三國演義》通讀過兩遍,筆下的人物可謂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蕭文明這話說的未免有些狂了,不過溫伯明本身也是個傲慢墨客,這話恰好對了他的性子,便也跟著點頭:“蕭大人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
但是同意之前,蕭文明另有幾句話要問鄭老闆:“鄭老闆前兩天不是說過嗎?說是好書一經出售,就會被遍及傳抄,就是再外加一版,恐怕也賣不出像剛出版時候賣的那麼好了,我就怕書賣不出去,遲誤了鄭老闆贏利呢!”
而徐世約則很有幾分運營的才氣,他早預感到本年的年景不好,是以早早便囤積了大量的藥材、布匹、糧食等物質,等物價上漲的時候,再在他本身的藥房、綢緞莊和糧行裡發賣,一轉手就是兩倍三倍的利潤。
兩天之前,還對蕭文明的書不屑一顧的鄭老闆,現在得了首肯,已然是喜上眉梢,忙不迭地答覆:“對勁了,對勁了,當然對勁了。多謝蕭大人恩情。”
現在這世道的確不承平,百姓們日子過得苦,既缺錢、也缺東西。
這利潤率固然還不及蕭文明買書賺很多,但是他炒作的這些東西,那都是關乎於每一個老百姓儲存的最密切的東西。
再取出一百兩銀子,是溫伯明的潤筆——他畫的八張繡像,成了這本《三國演義》的一大賣點,並且還從必然程度上根絕了盜版的題目,一百兩的潤筆固然很多,但就其起到的感化而言,也是完整值得的。
是以,為防不測產生,蕭文明乾脆來他個反其道而行之,號令跟著本身過來的十幾個臨海屯的後輩兵,乾脆打起奪目標燈號,明顯白白地奉告統統人:臨海屯的千戶蕭文明運送銀子回屯田所,閒雜人等一該退下,不然便以劫奪軍餉、以謀反大罪論處,逮住了當頭就是一刀,底子就反麵你籌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