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可夫微微感喟,不再持續糾結格羅茲尼這件事――巴庫失守後,全蘇原油產量驟降到不敷1200萬噸/年,而格羅茲尼是殘剩油田中非常首要的產油區,一年可供應近300萬噸原油,丟掉這片地區意味著蘇聯原油產量將掉進1000萬噸以內。參軍事角度考慮,華西列夫斯基美滿是合情公道的,但他以為事情不會如此簡樸,斯大林同道會有彆的設法。
中東個人軍的登岸如同一顆重重的砝碼俄然間壓上了本就有些搖搖欲墜的天平,刹時突破了脆弱的均衡,擺盪了整條高加索戰線。
“如果高加索方麵軍的主力再不撤退,秋列涅夫同道就會墮入克萊斯特集群、隆美爾個人軍和土耳其人三麵打擊。”華西列夫斯基細心看了看輿圖和當前的敵我態勢,固然各方麵彙報上來的環境很混亂,但他仍然抓住了首要環境,歎了口氣後說道,“高加索沿線那10萬軍隊必定保不住了,現在最首要的是將該方麵軍彆的30萬軍隊儲存下來。”
“放棄格羅茲尼?”朱可夫用不肯定的口氣問道。
“您想如何做?”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渾身一震,一刹時他們就明白了羅科索夫斯基的意義:如果這麼簡樸乾脆地回絕斯大林,莫斯科必然會回身將扣問是否能死守的電報發往高加索方麵軍,以秋列涅夫的履行力必然會答覆能夠對峙下去,成果隻能適得其反。而站在後者的態度,如許的答覆非常普通――高加索戰局如此腐敗,最後必然有人要為此賣力,秋列涅夫現在是第一號任務人,如果他再不“表示”得賣力一些,彆說斯大林,就是外務部恐怕都不會放過他。
參謀回身剛要走,卻被羅科索夫斯基攔住了,他用略顯遊移且委宛的口氣提示道:“這個……2-3周如果守不住,能不能考慮隻對峙一週?我們不能光考慮軍事題目,也要多考慮一下政治影響!”
“向阿斯特拉罕一線撤退,起碼要把第45、46、47三個個人軍的主力儲存下來,其他軍隊當場抵當,遲滯軸心軍打擊。”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不在,麵對斯大林肝火的就變成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布瓊尼、莫洛托夫和庫茲涅佐夫等人。此中庫茲涅佐夫是最無法的,幾個月之前,在紅水兵黑海艦隊近乎毀滅以後,他就一向提示德軍能夠策動登岸戰役並要求停止針對性安插,成果德軍幾個月都冇來,跟著時候推移和火線兵力嚴峻,那些抗登岸的軍隊、兵器都逐步轉移到其他疆場,冇想到德國人在索契俄然來了這麼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