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曙光(18)[第1頁/共4頁]

霍夫曼還提出了1944型裝甲師的修改要求,即在豹式坦克產量、機能實現穩定後,為第一批換裝的精銳裝甲師再次停止換裝,將他們手上的4號坦克全數換成豹式,每個裝甲師的裝甲團體例調劑為1個重型坦克營(虎式),3其中型坦克營(豹式,不過每個營設備的數量會略少於4號期間),1944進級版裝甲師滿編時的坦克總數約莫在290-300輛擺佈。

跟著虎王研製的推動,德國在重型坦克範疇的後續開辟打算已成空缺,獅式也好,鼠式也好,P1000也好,設想稿交上來的第一天就被霍夫曼毫不包涵地完整槍斃,他的要求非常明白,後續研製重點是鞭策E係列裝甲車輛的研製以及對現有虎、豹坦克的軟設備挖潛――比如要求具有紅外夜視、雙向穩定與行進間開仗和各種脫殼穿甲彈的研製(APDS\APCR)。特彆是脫殼穿甲彈,德國實在具有技術儲備,但前期因資本限定和射擊精度的原因,一向以來都在火炮高低工夫,霍夫曼但願能在接下去的1944年加以改進。

至於彆的4個旅則設備了汗青上底子未曾呈現過的量產型號――T-43/85,因為德國一向未將豹式坦克投入作戰(產品已開端出產),再加上虎式與4號坦克結合作戰的明顯勝利,以是赤軍在裝甲設備方麵鑒戒、仿照了德軍的思路,一樣以重型、中型坦克搭配利用為理念,對中型坦克的要求是要禁止德軍主力――4號H型。疇昔的比武環境已充分證明T-34/76不堪大用,麵對4號H型完整處於下風。T-43固然在防備和設備上改進很多,但火力仍然偏弱,最後伏羅希洛夫元帥點頭給T-43安裝與IS-1一樣的85mm火炮,構成T-43/85這個新型號。

在他的心目中,不管1943還是1944型裝甲師都不是完整抱負的裝甲師體例,他終究的抱負是到1946或1947年能夠同一設備E45坦克,用標準的主戰坦克思惟來處理目前重型、中型坦克彆離利用存在的困難。基於該來由,E45目前是各坦克出產廠家攻關的重點,其標準不是普通地高――要求同時具有重型坦克的火力與防備,中型坦克的噸位與矯捷,近似於4號坦克的產量及易於擴大和變形改革的通用底盤設想。用設想師的話說,這是一款“完美型”坦克。

新的T-43/85比T-34和T-43/76個頭都要大一些,人數上升為5人車組,因為研製事情倉促,在T-43/85身上還存在較多不完整之處,不過心急火燎的斯大林已顧不上這些了,迫不及待地要拿出來利用。他一麵命令持續改進,一麵命令烏拉爾方向的兵工廠加大出產力度,儘能夠將新式的T-34出產線改革為轉產為新T-43/85的出產線。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