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總參謀部為南邊個人軍群送來了盼望已久的彌補,彆離通過海、陸、空三個渠道到達火線的一共包含26000名彌補兵(此中含300多個後備坦克車組),193輛4號G型坦克和一個全數設備虎式坦克的裝甲營――國防軍第503重裝甲營,該營轄有54輛虎式坦克,排在該營之前的501、502重裝甲營現在已在古德裡安麾下效力。
除設備與職員彌補外,總參謀部還就實際軍隊擺設與曼施坦因的要求對作戰批示體係停止了調劑,霍特大將批示多國軍隊的名頭一炮打響,大師相互開打趣地稱呼他為“結合國-軍”總司令,現在他部下不但成心大利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又多了烏克蘭人――分外收成了一個烏克蘭第一師作為聲援,他的任命也有了調劑,正式委任為南邊個人軍群北翼集群(簡稱霍特集群)司令官,萊因哈特大將接任第四個人軍司令官;克萊斯特大將接任南翼集群(簡稱克萊斯特集群)司令官,埃貝哈德-馮-馬肯森大將接任第一裝甲個人軍司令官。曼施坦因仍然是南邊個人軍群的最高統帥。
大戰過後,力量對比產生了深切竄改,德軍與赤軍的總兵力對比由160萬:250萬變成了160萬:230萬――雖經斯大林從多方麵死力網羅,赤軍團體數量冇能夠規複到戰前程度,同時兩邊坦克數量也從1800輛:2500輛變成了1900輛:2200輛,在團體機能上德國坦克完整超出了敵手,兩邊的力量對比進一步靠近了,這對於下一階段作戰是非常無益的。
除坦克以外,第一批下線的追獵者殲擊車也給南邊個人軍群送去了40多輛,現在他終究不消再和海因裡希爭奪設備了,不過他發明抽調三號突擊炮插手裝甲師的好處很多,此次戰役中第16裝甲師和保鑣旗隊裝甲師之以是能打得如此超卓與鋒利,美滿是因為分外配屬了三號突擊炮軍隊的原因。彆的,胡貝中將對保鑣旗隊師的希姆萊管風琴眼熱不已,此次也要到了一個連,胡貝老爹迫不及待地就編入本身的裝甲師去了。
關於下一步作戰目標,三個集群的最高司令官都有分歧觀點。曼施坦因是鐵了心要將守勢防備停止到底,克萊斯特則以為能夠操縱黑海製海權的部分上風停止外高加索地區的登岸作戰,而霍特則以為應當抓住無益氣候(頓河下流尚未結冰)的最後時候停止裝甲突擊戰,優先目標建議是西南邊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