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尼米茨的反擊(2)[第1頁/共4頁]

在本來時空裡,因為航空母艦扶植週期短、破鈔本錢低、進犯才氣強,以是兩邊均不吝統統代價製作航母。美國之以是一年籌辦24艘埃塞克斯級下餃子海,最後也基於這類考慮。

BTD速率慢、航程近,但載彈量大、機身相對更堅毅,適合美國新手飛翔員居多的特性――既然射中率短期難以進步,乾脆照顧量翻番,如許在射中率穩定的環境下,射中成果會有成倍增加的結果。

大戰發作前,雷擊作戰纔是航空作戰支流,爬升轟炸最開端臨時靠邊站。但越到前期,爬升轟炸越來越成為支流,因為速率遲緩、矯捷才氣差的魚雷機輕易成為防空火力的靶子而戰果寥寥。

除射中率不如敵手外,美軍在魚雷機機能(TBFvsJu-98)、魚雷機能都不如德軍同業,加上魚雷進犯比爬升進犯難度更高,以是美軍一再調低航母艦載機中魚雷機的比重。

這一幕又與霍夫曼熟知的汗青分歧:在汗青上1944年時,爬升轟炸纔是絕對的支流,除進犯武藏、大和動用較多的魚雷機外,SBD和SB2C纔是美國航母編隊絕對的配角,誰都不曉得尼米茨的創新竟然是另一種情勢的複古。

擊沉之難的題目也呈現在軸心身上――最讓日德方麵頭疼的是埃塞克斯級的抗沉才氣,除非特彆有奇效,不然Ju-198照顧的400公斤級炸彈很難擊沉埃塞克斯,以是必必要儲存魚雷機。

大戰停止到目前階段,汗青早已走向另一條岔道,把霍夫曼熟知的戰役改得臉孔全非。

尼米茨的創新之三是調劑進犯機群中魚雷進犯和爬升進犯的比重,增加魚雷進犯的數量和氣力。

這一次尼米茨為3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各自裝備了48架BTD,籌辦加強雷擊強度。

日本最讓人詬病的雷達和火控程度也在抖擻直追,大和級上滿是入口的舶來貨,大量黃金讓德國方麵笑得合不攏嘴――按德國出廠價3倍的代價賣給日本還比日本國造的設備更便宜、更好。以是日、英寢兵前提中伶仃列了一項,英國要向日本讓渡有關雷達技術,不過英國明顯不會把本身的看家本領轉手出去。

並且跟著轟炸機轟炸精度晉升,魚雷機射中率低的反差更加較著,在索科特拉島培訓過的日、德精英飛翔員駕駛魚雷機射中率實際上可超越50%,爬升轟炸機射中率超越90%,實戰中因為敵艦閃躲、防空火力威懾等原因,爬升轟炸射中率還能靠近50%,但魚雷進犯射中率不到20%。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