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這批叛徒的下一步行動是甚麼?”
莫洛托夫、朱可夫、鐵木辛哥、布瓊尼等人都是“久經政治磨練”的老同道,伏羅希洛夫言語中的潛台詞是甚麼他們第一時候就曉得了,統統人都很嚴峻地看著斯大林,等候他的表態。從他們心底的設法來講,他們是果斷反對在現在這類環境下持續來一次“肅反”的,但統統人都清楚大洗濯是斯大林同道的逆鱗,冇人敢在這個題目上表示反對或透露衝突情感。
朱可夫微微歎了口氣,用果斷的口氣答覆道:“是,斯大林同道,我們果斷遵循您的唆使。”
“很好。”斯大林的嘴角俄然暴露一絲嘲笑,“康斯坦丁同道,總參謀部是不是一向為反攻的打擊方向而舉棋不定。”
1942年10月11日,比汗青整整提早兩個半月、讓斯大林怒不成遏的《告赤軍指戰員書》由俄羅斯民族委員會在斯摩棱斯克公佈,簽訂報酬委員會主席А.А.弗拉索夫中將和秘書В.Ф.馬雷什金少將(他曾任第19個人軍參謀長)。
“另有人質疑我的話或者那道號令麼?”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簽發的第270號號令指出:赤軍兵士在任何環境下都必須對峙到最後一小我,不作俘虜,批示官被受權槍斃勇於為製止一死而當俘虜的人。在貳心目中底子冇有“戰俘”這個觀點,隻要“逃兵、故國的叛徒和群眾的仇敵”如許的字眼,固然很多布爾什維克高層都表示反對但無濟於事,從目前弗拉索夫和俄羅斯民族委員會的所作所為來看,彷彿斯大林的設法還是對的。
“打擊日期就選鄙人一週,我們要用狠惡地、出其不料的打擊打亂仇敵的陣腳。”斯大林對勁地掃視四週一圈,“我等候著你們的好動靜。”(未完待續。)
“總部設在羅斯托夫,人數和設備環境不詳,能夠會有8-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