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岸艇離岸間隔完整視潮流而定,恰好吉爾伯特的潮流還是一種不法則的小潮,每天漲落幾次,稱之為“捉摸不定潮”。漲潮時水位上升1.3米,停潮3小時;今後3小時落0.3米,再停止兩個半小時。到18:15時水位又降落0.6米;2小時後又再次上升1.1米……這是一種“高的捉摸不定潮”,如果榮幸地碰上它,登岸艇便能爬過礁盤。另有一種“低的捉摸不定湖”,漲時水位上升不到一米。停潮和複漲時候不定,登岸艇冇法爬上礁盤。兩種潮的能夠性各占一半。
霍蘭德麵前一亮,點頭道:“好,這個我同意嚐嚐看。”
在紅一灘頭登岸的其他友軍軍隊可就大大不妙,起先這裡是擯除艦火力覆蓋的重點,多處日兵工事遭摧毀,登岸非常順利,推動速率也快,但就在一個多連步兵向縱深推動後,日軍俄然從他們身後的凸起處翻出了幾個埋冇的火力點,彆的在登岸軍隊側麵也開端射擊,統統兩棲車第一時候就被鐵拳擊毀,步兵們還冇弄清楚如何回事,就被身後、側翼吼怒而來的槍彈一一撂倒。終究,這片灘頭上登岸的200餘人全數戰死,一個不剩。
“不能光上坦克,必必要有步兵。”戴文焦心腸說道,“讓7團去聲援3團吧?仇敵彷彿不像估計得那麼少,這麼狠惡的火力,估計起碼有2個大隊。”霍蘭德對此也同意了,他也以為當初估計日軍隻要1000最多2000的設法過於悲觀了。
此時美軍建製已亂,除登上灘頭、在沙岸上蒲伏進步的軍隊外,其他各單位散兵大多被阻擊在一道低矮的沙堤下,欲進不得、欲退不能。恰是嚴夏季候,驕陽把沙岸烤得火辣辣的,臉貼在沙子上彷彿要被燙熟,痛得大兵們呲牙裂嘴,但冇人敢抬開端輕鬆一下――凡勇於這麼做的火伴,都被頭上幾寸高處所猖獗射來的機槍槍彈乾掉了。
用噴火兵對於工事是前麵幾次島嶼爭奪戰裡總結出來的經曆:不但能力龐大,還不必受敵軍地堡低矮、射擊孔狹小、有多處拐彎的影響,隻要火力能從開口中噴出來,內裡守軍必死無疑,幾近冇有能漏網的。
鐵拳現在是日軍最得心應手的打擊兵器,與手雷比擬,鐵拳能力要大很多,不管是麋集人群還是裝甲車輛,冇有一發鐵拳對於不了的東西。這類超等便攜、發射簡樸、埋冇性好的單兵兵器很受日軍喜好,特彆是安裝反步兵散彈的鐵拳,結果比迫擊炮還好,一炸就是一打片。很多老兵因為有耐久的擲彈筒利用經曆,打起來非常準,常常在60米外直接射中目標或人群,打得美軍苦不堪言,結果比德軍本身利用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