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底抱怨尼米茨不該該和德國人拚航母戰,當初不是說好用運輸艦隊吸引德軍器力然後拚掉一批德國飛翔員和德國兵艦的麼?如何到最後運輸艦隊毫髮無損,主力艦隊卻搭出來了?莫非尼米茨不曉得陸軍有幾百萬軍隊,水兵艦隊隻要他這一支麼?
承平洋艦隊雖在這半年裡練習了一批飛翔員,但英格拉姆對此看得非常緊,再加上尼米茨推斷的堀悌吉的反擊很有能夠,兩邊經還價還價,最後看在富蘭克林號的份上給了120組。
堀悌吉一拍腦門:“忘了!哎呀,我失策了。難怪杜魯門不想和我們談,他不肯意給本身背承擔,歸正我們又打不疇昔。”
塚原笑笑:“您多慮了,大師都曉得您是為了日本好,想少死點人、少辦理仗,可美國人不肯啊,不肯也行,我們打到他們肯為止不就好了麼?”
本來另偶然候點是籌辦在10月份等葛城、笠置號完工後再解纜,但堀悌吉以為不必再等,現有力量已根基齊備,是最好的時候視窗。
德軍雖保住了讓-巴爾號和3艘戰列艦,但都傷痕累累,不堪大戰。
再加海內從護航航母上抽調的50多組,間隔最低限度240組另有70組的缺口。被逼得冇體例的李海隻能要求杜魯門出麵向丘吉爾要人,征募部分逃到加拿大的前皇家水兵艦載機飛翔員,丘瘦子也拿不出太多人,薩默維爾悔恨美國人打死龐德元帥,最後勉勉強強湊齊了20多組加拿大、英國艦載機飛翔員。
塚原二四三表示不睬解這類邏輯,按他的設法:日美和解後,日本仍然大大弱於美國,德國纔是美國合作天下霸權的最大敵手,美國人連德國獨吞歐洲都忍了,為甚麼要和日本過不去?不是說珍珠港這件事是能夠談的麼,要懲辦“禍首”、要“賠款”都能夠談,為甚麼說也不說就回絕呢?
美軍固然另有無缺無損的6艘護航航母和新澤西號,但他們的任務是將巴頓的兵力護送歸去,接下去一個月重點對北美展開物質運輸;
然後就是10月下旬預定完工的香格裡拉號、尚普蘭湖號、安提坦號三艘航母(均屬埃塞克斯級),船廠表示可較預定時候提早10天完工――再快也不可。
如許下來後,特納拿到了200組飛翔員,但即便如許還差40組。
堀悌吉就對山本五十六道:“我實在不明白為甚麼美國人要采納這類死纏爛打的耗損戰術,莫非不該該縮歸去積儲力量嗎?哪怕和我們虛與委蛇也是種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