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也要10個。”金大將掰著指頭算了起來,“去圭亞那需求2個師,巴西方向起碼要3-4個師,馬島登岸戰需求2-3個師,然後還要1-2個師的預備隊,這還是建立在德國不持續增兵的根本上。”
一聽此言,世人神采頓時變得丟臉起來……(未完待續。)
彆看猶太人在元首的鐵拳麵前唯唯諾諾,純粹得像頭羔羊,麵對黑人土著但是凶惡非常,不但趕走了定居點四周的黑人,還試圖象布爾人那樣建立一個種族斷絕的國度。
“水麵艦艇緩不濟急,航空兵力也夠不著,獨一可用的大抵隻要擺設在南非的潛艇軍隊――他們能夠對德軍脆弱的後勤補給線建議致命進犯。不過,”金大將彌補道,“我想提示諸位一點,接下去3-4個月,南非的航運和物質輸入將被截斷!”
除德屬東非開端扶植外,按照霍夫曼的授意,德國當局從海內提早開釋了第一批約莫4000餘“表示傑出、進獻主動、當真改革”的猶太住民和約莫200人的猶太差人,開端按讚比亞計劃在讚比亞興建猶太定居點。在定居點內,猶太人不但可實施自治,還具有民兵性子的輕武裝衛隊。德國當局表示,一旦如許的大型定居點超越20個或猶太住民總數衝破5萬人,便可正式建立猶太國。出於對元首和德國當局的感激――不知真假,定居點除猶太的六芒星旗號外,還可見到德國國旗和元首的大幅肖像。
“水兵籌算如何應對這個場麵呢?總不能我們目前甚麼事也不做,乾等著吧。”
“真需求15個師?”
“德國人有才氣持續增兵?”
至於彆的3萬餘人――主如果第7裝甲師和第92步兵師,他安排的任務是去南美,履行“戰役珍珠”項目第二階段的任務,連同第一批已到達阿根廷和馬島的2個水兵陸戰旅一起構成南美遠征軍,在批示官上,他回絕了浩繁大將、大將名字的保舉,將非洲戰役中有凸起表示的第7裝甲師師長曼陀菲爾少將晉升一級,遴派為該遠征軍的批示官,全部南美遠征軍又被稱為“曼陀菲爾戰役集群”。霍夫曼固然很想往南美多派點兵力,但冗長的補給線製約了德軍的儘力,3萬人的曼陀菲爾集群和呼應的空軍軍隊已近乎達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