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印度攻略(13)[第1頁/共4頁]

二來真要派兵進入印度也不是件輕易事,第一次入緬的經驗曆曆在目,現在又加上德軍,軍隊畏難情感會更大――當初德械師的戰役力大師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在橫掃歐洲的祖師爺軍隊來了,再說中德一向乾係不錯,當初還幫手打過日軍,哪怕厥後相互宣戰也隻是意味性的行動,軍隊冇動力更冇仇恨去和德國人開仗;

第二,美國人要和延安打仗這一條估計攔不住,也不必攔,既然美國也附和我們軍令、政令同一,那美援物質天然要在當局主持下同一發放;

常凱申躊躇一下,點頭承認道:“可托性比較高,石原莞爾下台後日軍確切一向在收縮戰線,至因而不是從這裡撤兵去列印度還在兩說之間――百裡先生就以為日軍兵力充足,列印度難度在於保持補給線而不在於兵力多少。彆的,日方為取信於我們,主動表示可先交收縣城,隻要我們同意,兩週內完成。”

“嶽軍先生的定見我根基附和。”陳佈雷過了一會說道,“我略微彌補幾句:

常凱申悄悄點了點頭:這招數和張群當初對於門生上街遊行提的建議一模一樣,每當日軍在東北、華北搞摩擦,總有一大堆門生說要抗日,然厥後當局抗議請願,他被弄得不堪其擾,安撫不聽,懷柔冇用,彈壓又不敢。最後張群出了主張:凡遊行宣講抗日的一概都要求他們去紫金山虎帳從戎參軍,與淺顯兵士一道練習,身材力行抗日救國。

張群曉得,這幾個目標是相互衝突的:如果要和共產黨脫手,那就不能對外派兵;如果要恪守美援通道,那印度方向就不能全境崩壞;如果要派出遠征軍,那就必須與日軍硬碰硬――值不值讓人很躊躇。再說,放著現成的20個縣城和宜昌、南昌等計謀重地不收回反而去保衛八杆子打不著的印度,被上麵軍隊曉得了要戳著脊梁骨罵的。

三來,委員長的心機他已看得很明朗,現在對於日軍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對於****他籌辦用三分政治、七分軍事了――不然報紙上長篇累牘地抨擊蘇聯入侵的筆墨給誰看?這是指桑罵槐!

張群內心有點鄙夷,嘴上卻說:“當然,當然,這隻是我小我不太成熟的設法,讓委座見笑了。”(未完待續。)

“共產黨口口聲聲說抗日,美國人也以為他們抗日並且戰役力不俗,如許也好,當局乾脆就通過美國人下一道告訴,讓第十八個人軍、新編新四路軍各部抽調軍隊去印度打日軍……”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