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海嘯餘音(完)[第1頁/共4頁]

最高統帥部對軸心各國陸軍有奧妙評價體係,假想最後是霍夫曼提出來的――穿越前他是鋼鐵大誌遊戲的專家構成員。本來隻是個大抵評價標準,但在邏輯思惟周到、凡事喜好搞緊密化的最高統帥部中,顛末對曆次交兵案例的闡發與解讀,該評價體係變成了一整套龐大龐大的東西,在標準作戰設備分歧的前提下,意大利陸軍的均勻程度是軸心陸軍基準分――50分。克羅地亞人、埃及人、伊拉克人評價成果是75分,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是80分,匈牙利人和波羅的海三國事90分,芬蘭人和俄羅斯束縛軍可得100分,德國給本身的評價是150分。隆美爾給伊朗人打了85分,以為介於羅馬尼亞人與匈牙利人之間。

秋列涅夫對此也是滿肚子苦水,固然兵力上高加索個人軍相對於德軍具有較著上風,但從外高加索到波斯北部的交通前提不太抱負,即便是到間隔已大大收縮的大不裡士,要想保持一條超越20萬兵力的補給線仍然非常困難。更不必說伊朗明白對蘇聯宣戰後,包含大不裡士在內的很多處所活潑著抵擋赤軍的遊擊隊,有限的兵力還要投入治安戰,更讓人焦頭爛額。

傳聞意大利人很快有望擺脫墊底格式,因為西班牙人來了――柏林隻給西班牙人定了45分。獨一讓最高統帥部感覺難以掌控的是日本陸軍,從其戰役意誌和根基單兵作戰才氣來看,能夠拿120分,可從對機器化、當代化戰役的把握角度來看,頂多隻要75分,主持評價事情的約德爾最後乾脆不打分,隻給日本人貼了個標簽――目前環球最優良的一戰陸軍!

可惜朱可夫做夢也冇想到,2月18日當天,隆美爾又拿到了新的508重裝甲營,現在中東個人軍手裡的重裝甲營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了。(未完待續。)

KV-3坦克並不是汗青產品,而是穿越效應下蘇聯應對虎式坦克危急的告急產品,是在KV-13坦克研製的根本上生長起來的,因為T-34麵對虎式坦克的力不從心,再加上T-34/85計劃遲緩推動,在斯大林與伏羅希洛夫的嚴令之下,赤軍將KV-13和T-43兩個項目構成員組合在了一起,試圖集合力量,融會T-34坦克的矯捷矯捷與KV係列具有厚重防備的特性打造一款新坦克。

除KV-3這類告急處理計劃外,赤軍還籌辦了真正的重型坦克計劃――45噸級的IS-1,不過後者開辟速率相對較慢,起碼本年春季之前是不成能退役了。實在焦急趕工的KV-3機器機能不成靠的弊端也很遍及,但斯大林實在是等不及了,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虎式成為疆場上賽過統統的配角,新坦克既然製形勝利就必須當即接管實戰。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