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傳出的次日,一下子又有40多名王牌飛翔員(組)提交申請要求轉職成海航,將空軍總參謀長耶順內克大將氣得不可又不敢公開發作,最後是霍夫曼居中調停,先以空軍總司令的身份批準了這些申請,然後又給空軍補了100個意大利飛翔員才停歇局勢――意大利空軍和德國空軍一樣,都是黨的根基盤。墨索裡尼在趾高氣揚地進入亞的斯亞貝巴後決定為軸苦衷業“進獻”更多力量,他的陸軍德國人看不上,不過有經曆的意大利飛翔員倒是搶手貨。
按該島600千米防衛圈計算,在德國飛機、艦隊入駐該島後,統統從北美大陸解纜的船隻要想安然到達英國,必須轉而從紐芬蘭島方向向東北方向開進,繞道格陵蘭島四周海疆再轉向大不列顛才氣避開這個傷害地帶,航程團體約莫會遠800-1000海裡。遠一點航程還是小事,在大西洋中部有如許一個落腳點,軸心方麪包含潛艇軍隊、水麵艦隊、航空軍隊等都有了充足落腳點,破交效力將成倍進步。
水兵中對順利占據亞速爾群島最感到歡暢的人既不是雷德爾也不是馬沙爾,而是潛艇軍隊總司令鄧尼茨,他總算瞭解霍夫曼為甚麼當初讓他臨時減少老型號出產而集合精力籌辦量產新的XXI級潛艇,元首真的實施了“不增加數量而大幅度進步潛艇密度”的承諾。這份歡暢乃至超越了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高興――1943年2月22日,霍夫曼簽發號令,因鄧尼茨、裡希特霍芬兩位大將耐久以來的進獻與功勞,特晉升兩報酬水兵元帥。
更讓英國人抓狂的是,在德、葡和談簽訂後,法國人也來湊熱烈,俄然宣佈與德國就敘利亞題目達成分歧,貝噹噹局將重新派兵進入敘利亞。固然詳細內容不得而知,但法海內部眼線卻奉告英國人,作為好處互換的一部分,法國當局會將兩艘黎塞留級都給德國人:一號艦黎塞留號根基完工,逗留在達喀爾,但身上有傷,將頓時返回法國維修;二號艦讓-巴爾號團體完工度77%,德國人能夠會將其續建完成。除此以外,從11月份開端在若裡昂船廠加快趕工的德-格拉斯號輕巡洋艦也將儘快完成船體後托付給德國舾裝。
亞速爾群島加上同時租借的馬德拉群島(距北非卡薩布蘭卡900千米)、佛得角群島(距西非達喀爾600千米)連同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一起構成了德國在大西洋海疆的基石,對英國而言是一道日趨強化的封閉絞索,勒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馬德拉群島、佛得角群島、加那利群島一起截斷了英國本土與南非之間的傳統航運聯絡,亞速爾群島則截斷了英國本土與南美之間的傳統航路,並嚴峻影響了英美、英加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