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中東的各項前提比索馬裡要好些,但看在石油的麵子上,霍夫曼放過了這片熱土,最後肯定放在索馬裡。畢竟,除了索馬裡,德國關於火箭和導彈的第二個研發基地設在了馬達加斯加這個非洲共和國的領地上,算是一條線上的設施,能夠供應結合補給。並且索馬裡靠近非洲之角,那邊目前統統的地盤幾近全被德國節製著,能有效避開。
不過齊亞諾身材放得很低,三番五次往柏林跑,要求元首加以援助,霍夫曼一來麵子上推不開,二來意大利此次加勒比海大戰捐軀是很大的,不給一點長處彷彿對不起小弟;三來意大利對德國政治支撐力度是最大的,不管結合國還是歐盟題目上都唯德國馬首是瞻,活脫脫一個小主子。基於上述這幾點,於情於理都不能不賜與通融。
讓渡完技術後,霍夫曼又在嘀咕:“是不是要簽訂一個火箭兵器節製和談並建立管委會,不經管委會同意,射程240千米以上的火箭及其什物不能讓渡,不然不免這些火箭將來打到我們頭上來,當時候就費事了,防備火箭的火箭可不是這麼好發明的。”
索馬裡戈壁裡,一座高達30多米的鐵塔已高高地直立了起來,德國超等炸彈爆炸嘗試就將在這個架子上完成。為了尋覓合適的實驗園地,德國科學家們煞費苦心,一開端試圖在海內尋覓一個偏僻的角落停止實驗,但德國地處歐洲中間,冇甚麼戈壁,連荒無火食的無人區幾近都找不到,施佩爾對此激烈反對。
關於火箭這件事現在最焦急的是意大利,齊亞諾輔弼已下達指令,不吝統統代價要搞火箭,不過不幸的意大利人連搞汽車、坦克發動機都要德國幫手,搞火箭如何能不伸手呢?恰美意大利還冇有法國有錢,連提出用錢買都辦不到。
英國人當初比法國早很多就拿到過什物,並且科研力量也比大戰期間顛沛流浪的法國科學家強;東俄因為有科羅廖夫這票“肅反餘孽”人纔在,研討氣力是很不錯的,斯大林同道已等著十月反動慶賀日驗收火箭服從了;就連法國看不起的日本,前期也有研討me163火箭截擊戰役機的根本,經曆比法國人充沛,上手也快。
霍夫曼很清楚,比及此後覈實驗次數多了,有經曆堆集且計算機變得發財後,覈實驗完整能夠全數轉上天下乃至用計算機停止摹擬,當時候哪怕德國再將實驗基地搬本土也來得及,不過現在在外洋扶植基地還是有主動意義的,恰好也能夠異化在德屬東非、非洲共和國扶植而掩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