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營有一半是保衛滬尾炮台的海軍營,戍守艋舺的隻要七百號人。要想守住艋舺,唯有招募鄉勇,同時還要籌集糧餉犒賞。清軍要兵戈,起首就要發放開赴費,軍餉、糧餉、犒賞哪一樣也不能少。
艋舺,就是後代台北市萬華區,為當時台灣第三大城鎮。艋舺位於大嵙崁溪、新店溪及淡水河交彙處,水運優勝,可通達台北盆地大小聚落,從福建來的海船大多能夠駛入淡水河中,逗留在這裡。艋舺這時可謂盛極一時,販子擇地所宜雇船裝販,近則福州、漳泉、廈門,遠則寧波、上海、乍浦、天津以及廣東。
“不能讓他走!”黃龍安當即帶著一隊鄉勇前來反對。
林德嘉脫口而出,“三邑大老黃龍安?三邑大老是甚麼玩意?”
1853年,為了爭奪艋舺港口的泊船權力,以泉州府三邑報酬主的頂郊,進犯以泉州府同安報酬主的下郊。同安人死傷無算,房屋全數焚燬,同安人落敗,全部宗族舉家遷徙至數千米遠的大稻埕經商,三邑人得勝,占得了艋舺大部分好處,史稱頂下郊拚。
“馬大人,你身為縣丞守土有責,想要棄城而逃,項上人頭不想要了嗎?”看到馬克惇要出逃,陳守備非常氣憤,撫民官這一逃脫,民氣全散,艋舺還如何戍守。
馬克惇這八旗後輩向來喜好吃喝玩樂,屁用冇有。黃龍安雖說看不起他,但馬克惇畢竟是艋舺的父母官,一縣之主,他跑了,民氣也就散了。
“縣丞大人,明匪打擊期近,你守土有責,不能分開艋舺。”黃龍安上前一把抓住馬克惇的胳膊,“不然艋舺公眾冇有主心骨,城池淪陷的任務就是你的啦!”黃龍安語氣森嚴,話中充滿了威脅。
黃龍安發起主動反擊進剿,但李朝安、陳光輝對此興趣不大,他們的探子已見地了獅球嶺上明軍器力的短長,打擊傷亡必然很大。雖說艋舺現在有四千多號人馬,真正服從批示的還是艋舺營的幾百號兵丁,鄉勇團練畢竟是冇顛末cāo練的烏合之眾,幫手守城還行,奔襲進剿絕對是拖累。李朝安他們獨一想做的就是等候北路協曾玉明帶領雄師前來。
“守備大人客氣了,戍守艋舺三邑人自當義不容辭。我們幾輩子都餬口在艋舺,明匪想要進入艋舺,割掉我們的辮子,除非從我身上跨疇昔。”
馬克惇不怕陳守備,卻有些驚駭黃龍安。黃龍安是頂郊大佬,部下有好多逃亡之徒。客歲頂下郊拚的時候,他受命勸架調和,就是黃龍安指令人一把火燒了他的縣丞署衙門,害得他威望儘失,在外借住了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