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8月6日,產業區動力總廠的六座大型蒸汽鍋爐順次燃燒試機;8月7日淩晨,煉焦廠燃燒投產;8月8日,第一批甲苯在鐵冶化工廠從煤焦油分離出來;8月12日,硫酸廠開端采取硫磺煆燒蒸餾法獲得硫酸......以上各廠的試出產勝利,使得產業區總辦曹文翰在調集各廠總辦、技術會辦集會以後,決定鍊鐵高爐提早十五天燃燒。
“國華。”楊格表示陳國華跟上,加快腳步走向還是空蕩蕩的鐵廠成品庫,低聲問道:“無縫鋼管甚麼時候出來?采取何種工藝?60孔徑可否經得起30克柯達藥的內部轟擊?”
無縫鋼管接受英國人愛用的柯達雙基發射藥內部轟擊,那必定與兵器製造緊密相乾了。對此,陳國華能夠體味到,略一停頓理清了思路,又說道:“從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相乾質料來看,無縫鋼管出產有熱鑄、鏜削、熱拉、冷拔等法,成品強度以鏜削最高、熱鑄次之、熱拉第3、冷拔居末。然凡事冇有絕對,加壓加密的熱拉法製成的無縫鋼管,根基能夠達到工藝煩瑣、本錢昂揚的熱鑄法成品機能。至於可否接受得住爆轟,就要看壁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