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抱有但願的誌銳,二妃的堂兄,竟然如此不肯意為天子擔負,不思為天子分憂,為何啊?這是為何啊?!莫非是他對客歲降職外放烏裡雅蘇台心存痛恨之念,或者已經因為受挫於此而銳氣頓失,從清流健將變成不敢言語的碌碌之人?算啦,不究查啟事了,隻要他忠心辦事就好。
心知天子必定有此問,已經在肚子裡擬好應對草稿,誌銳臨開口答覆時卻又俄然想起珍妃的一句話——“關外有楊,皇上有誌。”楊,楊格,楊柳,柳條邊,禁地,弛禁......誌,誌銳?不,是皇上有肅除積習弊政、複興大清之誌。
“冇有楊格領軍在外,太後去不了頤和園,你也回不來京師。”見誌銳沉吟不決,光緒也不指責,而是緩緩言道:“客歲你從禮部右侍郎降為烏裡雅蘇台參讚大臣,本年是升是降,就看你出關辦得差事如何了。說吧,如何想就如何說!朕赦你無罪。”
首輔大學士李鴻章獲得的動靜來自楊格的加密電報。軍事測繪隊在千台山發明露天煤礦,儲量驚人,開采輕易,運輸便當,煤層中另有罕見虎魄和煤精;開平礦務勘察隊在本溪湖廟爾溝發明優良低磷鐵礦的露天礦脈和優良焦煤層,儲量在進一步勘察以火線能估出。
天子冇有勇氣回絕洋務派,也冇有勇氣斷臂打壓清流,就隻能兩不獲咎,你們持續爭辯吧,爭辯個成果出來再詔準履行好啦。以是,宴席上那般鬨法,天子隻是神采欠都雅,卻從始至終冇有出言禁止。但是,天子的至心是不肯意真就這麼拖下去的,不肯意讓複興大計在遲延和掣肘中變得越來越悠遠,越來越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