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要全殲此股日軍,在兩門火炮的支撐下,鎮邊軍步隊後營必須死守這個高地,待日軍鄰近時俄然在高地下結陣開仗,這是一個底子身分。其二,摩天嶺上的諸軍必須快速拿下連山關,而後尾擊日軍,迫使日軍分兵對於連山關方向,從而攤薄其火力線。其三,兩門火炮的操縱必須最大化,要共同鎮邊軍後營死守高地,要用主動有效的炮火阻擾、打亂日軍的疆場變更,還要儘量給決勝力量――黑龍江軍三個營,蘆榆防軍一個營,合計四營1300名馬隊反擊締造最無益的機遇。其四,劉鬆節把握炮火必須給在堡西高地阻擊敵軍的左營以有力支撐,阻斷草河堡日軍策應軍隊。
楊格的重視力完整在日軍身上,順手拉起巴哲爾,喝道:”抖擻!你們50多騎不成能全殲30餘敵騎,跑掉一些普通之極!你帶剩下的弟兄下去,為鎮邊軍後營壓陣。”
高地下,鎮邊軍後營340多名官兵在龔弼的喝令下呈三個哨方陣屏衛高地,阻斷遼陽東路大道。或許是楊格留給鎮邊軍的整訓體例見了結果,後營官兵很快就構造起了排槍射擊,固然射擊間隔仍然在400多米擺佈,卻已經比以往的狀況好了數倍以上。快利槍射程1000多米,400多米的間隔上排槍射擊,多少還是能給日軍步兵陣列製造一點費事,禁止其快速佈陣、反擊乃至建議對高地的白刃打擊。
不求無功、但求無過。22聯隊批示官富岡三造中佐終究還是在清軍的壓力下,特彆是在清軍中存在“德國軍官”的壓力下,放棄了頗具進取心的集合兵力於連山關、衝破摩天嶺的設法,轉而收縮兵力於草河堡,與清軍會戰。
三人快速議定,待日軍遠去、河東開打後,以主峰仁字軍、北嶺新奉軍、鎮東軍兩路反擊,一鼓作氣拿下連山關。
四大前提,缺一不成。楊格閉上眼睛,在肯定打算無誤、軍隊調配到位以後,冷靜向上天禱告――“庇佑我中原民族的諸神呐,兩百多年前你們睡著了,兩百多年呐,也該睡醒了、睡夠了吧!再不醒來保佑此戰我軍得勝,老子就草你祖宗十八代!”
(老卒鞠躬感激書友“70369”的4千厚賞。昨日下午犯了胡塗發錯章節,今早已經改正,請書友們重視瀏覽34――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