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月白身邊兩個貼身奉侍的宮人都是徐嬤嬤選出來的,一個叫玉暖,一個叫田藍――都是十多歲的年紀,最是聰明細心不過,眼下卻也被姬月白這無事人普通的模樣給嚇得不輕。
姬月白賞識著張淑妃氣急廢弛的模樣,臉上的笑容也不覺顯出幾分挖苦來,隻語聲平淡:“母妃談笑了――我堂堂公主,何為麼容不下一個臣女?”
她似鬆了一口氣,語氣也都跟著輕巧起來,好似泠泠作響的清溪水:“是啊,表姐總算能走了.......她總在宮裡,外祖母另有孃舅他們內心必是惦記取很。現下,表姐回了成國公府,一家團聚,豈不更好?”
姬月白倒是狀若無事的坐了歸去,側頭看了身邊兩個站著不動的宮人一眼,道:“給我遞一副新筷子。”
張淑妃常日裡總愛作仙子模樣,彷彿不食人間炊火。此時,她明顯是動了真怒,晶玉般透白的麵龐也泛出些許胭脂似的薄紅,更加顯得容色豔豔,好似火光映在冰壁上,非常瑰麗。
張淑妃看著侄女微微發白的小臉,不由心疼起來,不由道:“你這孩子,要真叫你這麼出去了,我又要如何與你父親交代了。”
姬月白此時已好多了,也能下床,隻是張淑妃冇叫她去一齊用膳,她也懶得去與張淑妃另有張瑤琴一桌用飯,便隻披了外套,一小我在偏殿裡用膳。她天然也聽到了一些聲響,倒是不由挑了挑眉頭,暗道:果是姑侄情深,隻是張瑤琴這麼一走,永安宮明天早晨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姬月白便用那象牙筷,慢條斯理的吃完了麵前的晚膳――這是她宿世養成的風俗:一湯一飯亦是得之不易,不能華侈,且要惜福纔是。
姬月白很乾脆也很冷酷,隻清脆脆的兩個字:“我不。”
她竟是打了姬月白一巴掌。
張淑妃本就已經氣急,被姬月白這麼含譏帶諷的反問了一句,一時氣火攻心,這便揚起手要往下打。
剛纔張淑妃一番折騰,筷子不知怎的落了地,自是不能再用。
張淑妃被姬月白堵得幾乎噎住,一時也尋不出辯駁的話來,隻得嘲笑:“到了現在,你還要與我扯這些瞎話?!”她說著說著,氣火上來,便口不擇言的道,“你這冇心肝的!瑤琴事事都依著你,到處都讓著你,你竟還容不下她,使壞趕她走!我,我怎的養出你如許心窄的女兒!”
薛女官此時也上前來,她和徐嬤嬤兩人一起勸了又勸,好輕易才把張淑妃勸了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