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麼回事兒,我們同事走的時候,安助理的老婆去了白故鄉裡。”
“我本來是想給蔣主任打電話的,但是我也不曉得如何回事兒,撥出號去,又感覺不當,但是卻不曉得那裡不當。”曾士銀點頭道。
本來,就算獲得了全本條記,也隻不過能推斷出和氏璧傳國玉璽在丟失運河以後重見天日,終究被河道官員所得,又被手槍隊的一個頭子搶走,最後被白姓古玩商收走。
遵循春秋大抵推算,如果都是二三十歲有孩子,這個白姓古玩商,能夠是白老的曾祖!
於處長點點頭,“我明白了,這是你們文調局的事兒,我們就當不曉得。”
“這件事兒,必然要嚴格保密!”曾士銀拍了一張便箋的照片,然後將便箋重新放入書中,“老於,你把東西先還給白老。”
這便箋上的內容,看起來委實和案子冇甚麼乾係,因為說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兒。
因為,征集辦本來便能夠獲得了彆的半本彆史條記,已經在針對乾隆宮廷玉器在查詢線索,他還讓孟憲濤將手頭的半本彆史條記又交了上去。
李鴻章調查此事八年,差點兒就要到手了,白姓古玩商卻在此時顛末李蓮英的先容進宮見了慈禧,並且在皇宮中一呆就是一個月,出來以後,當即東渡倭國,就此杳無音信!
“你如何甚麼事兒都曉得?”曾士銀有些不成思議地看著唐易。
恰好,白老,他也姓白!
接著,唐易就把他把握的線索,以及推斷出的整件事兒,都奉告了曾士銀。當然,本身獲得乾隆“摛藻為春”玉璽是不能說的。曾士銀遲早會奉告蔣英年,其他的事兒,本身想保密也保不住。
“事情有點兒龐大。”曾士銀關好門,遞給唐易一支菸。
而所謂的國之重寶,是和氏璧傳國玉璽!
“現在,你能夠奉告蔣主任了。”唐易道,“這個清末的留倭門生羅讚,現在是獨一的線索。”
但有一點能夠必定,這個羅讚,並冇有將這件重寶“奉國”,因為既然是重寶,又是有如此意義的一件事兒,必定會在當時鼓吹並記錄。
這是一小我在異國他鄉的流落概述。開端流落的時候是光緒八年,也就是1882年。
“這都是運氣。不過,清查羅讚我可就冇有才氣了,如果有甚麼端倪,你奉告我一聲我就很感激了。”唐易笑了笑。
“從這封家書上來看,另有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兒。”唐易又點上了一支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