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兒低頭看了一會兒,“老闆,你這缸金魚如何賣啊!”帶著點兒台島的淺顯話口音。
“那行,先彆焦急和老譚說。等他考慮成熟了,我們再和他籌議,如果如許還不可,那就算了。”唐易道。
“我給你喊個好彩頭的一口價兒,十八萬,不可就算了!”老頭兒盯著袁水泡說道。
實在呢,他當時不懂瓷器,就是感覺標緻,以是花了四百塊錢從故鄉一個親戚手裡買的。用這麼標緻的青花大缸養金魚,多招攬買賣啊。
“袁青花”是這位袁老闆的外號,他在古玩街的店鋪也是應了青花瓷起的名,叫翠藍館,從康熙青花髮色的“翠毛藍”而來。
老頭兒身邊的小夥子當時就取錢去了。
十幾年前,袁青花不是做古玩買賣的,是山州文明市場賣金魚的,當時候他的外號叫袁水泡。水泡是金魚的種類,有紅水泡,白水泡,黑水泡,紫水泡,五花水泡,但不管甚麼水泡,必定都是“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