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您這麼懂行,我也不能亂開價不是,這麼大個的剔紅漆器,又是老東西,我要您兩千不為過吧?”攤主笑道。
唐易倒是記得,老爸曾經賣過一個清末民初的剔紅漆器大盤,當時賣了3000多,攤主開這個價兒,雖不能說低,但也確切不算很高。
[本章字數:2126 最新更新時候:2015-03-28 12:00:00.0]
“切!”毛逐甩了甩手,正要辯駁幾句,俄然看到火線有個專賣瓷器的攤點,當即說道,“走,去看看!”
說唐易砍得狠,實在這漆杯,是他是一百塊錢收上來的,就是賣兩百塊,都是百分之百的利。不過,誰也不曉得他的進價,並且張口就是兩千,普通人確切不會砍這麼狠。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就是這個事理。
唐易想起來的,不是這漆器的題目。而是,前幾次看到寶光,都有寶光入眼,但是這一次卻冇有!包含前次在方故鄉裡發明古畫,也是這麼個環境。
“內裡”是筷子,唐易想到了內裡!能看到寶光,卻冇有入眼,那就是冇有直接看到東西,這寶貝,被漆包裹,在漆器的內裡!
唐易還在想著,毛逐卻已經把筆筒拿過來了,幾次看了一下說道:“民窯的東西。”
不管從釉麵,畫工,底款,唐易都看不出有甚麼題目,並且寶光固然寡淡,也畢竟呈現了。撤除漆杯隱含的未知物件,這算是他們逛了半天碰上的獨一一件老東西。固然是清末的東西,但是總算是件真品。
攤主找了個盒子和塑料袋,給唐易裝了起來。唐易心對勁足地拎起袋子,要不是林娉婷的瓷器還冇有下落,他都要迫不及待歸去破開這件剔紅漆杯看看了。
“誰說冇有官窯,你這堆碎瓷片裡必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
盤底圈足中,有兩個隸書字體,色彩和盤中遊魚一樣,為紅色:蝸寄。這倒像是對兩條遊魚的註解。
毛逐仍舊在看那隻筆筒,並冇有焦急還價。而唐易則接太小盤看了起來。
唐易本來也冇把這小盤當回事兒,不料,集合精力之時,一層淡紅色的寶光鮮明呈現,並且厚度遠遠超越了東漢越窯瓷壺上的寶光!
這個攤點不小,分紅兩部分,一部分是一些瓶瓶罐罐盤盤碗碗,一部分是一些碎瓷片。林娉婷一走到攤前,就被一隻青花筆筒給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