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樂壽堂製[第2頁/共3頁]

但實際上呢?既然是仿品,那就不像真品那樣隻要一件,他能夠進了十件貨,賣了五件就把本找回來了,剩下的五件,賣一件賺一件,到你了,能夠就是最後一件,前麵他已經賺夠了,這一件低於本錢價賣給你,還是多賺的。

“我看出來了,你是想要。瓷器這東西,見仁見智,我們也彆會商年代了,你就說你能出多少錢吧?”攤主來了個乾脆的。

但是,另有一個款兒,是專做花盆的,那就是樂壽堂。

“那是那是,之前哪有人去追晚清的瓷器啊,慈禧的瓷器現在也開端熱了,不過慈禧的瓷器都是有款兒的,甚麼體和殿,風雅齋,儲秀宮,都是宮裡的名兒。”攤主說道。

“挺不錯的。不過我看粉彩的特性像是同治光緒期間的,我看不是康熙民窯,倒像是晚清民窯。”唐易放下花盆,對攤主說道。

“五千?”

“我切的貨,現在賺的錢,剛好把本填平。”攤主持續說道,“這件花盆賣多少錢,也就是我能從這批貨上賺多少錢。”

因為愛花,以是慈禧的居處一年四時不竭花兒。這花盆,就顯得很首要了。

“那你想賺多少錢呢?”唐易見攤主停下不說了,便開口問道。

花盆釉麵光潤,圖案是牡丹花,花枝上一隻鳥兒正在鳴叫。從粉彩的施彩特性來看,像是晚清的氣勢,但是精彩程度卻明顯要比同期產品高出一籌。

“老兄你真會開打趣,你不讓我開張吃三年,如何也得讓我吃半年吧,五萬…”

唐易沒作聲,淺笑著向攤主點了點下下巴,表示他持續說。

這攤主沒說他當時拿了多少件,也沒說除了花盆另有甚麼其他器型,但是,他這句話卻說瞭然,這批貨質量很高。因為那些能先出掉的,應當比這一件花盆開門。

唐易一聽,不由放心了一些,但還是摸索道,“誰說晚清的官窯不可,同治光緒時候,慈禧太後的公用瓷器不也是很精彩嗎?”

唐易策畫了一下,這花盆的市場代價,估摸著二十萬沒問題,五萬確切已經算是個漏兒了。但是既然攤主沒看出來,那就必定另有講價的空間,再說攤主的這一通話,十有八~九是忽悠。

看來,這攤主真不曉得…

“就衝你剛纔借火給我,我給你說實話,這花盆是我切的貨,就剩這一件了,包老的東西。”攤主開價前先亮了一句。所謂切的貨,戰役經常說的正貨、存貨、切貨不是一個意義,攤主是說這貨是從同業手裡拿的。這類環境普通是因為某位同業俄然間批量來貨,不肯一件一件出,高於進價加點兒利賣給其他同業,為的是快速脫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