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最擔憂的是,省博那件汝窯筆洗,也是我師兄的手筆!”沈鬆岩憂心忡忡。
而沈鬆岩則有些入迷,“這事情太龐大了。我師兄不但在燒製瓷器,並且燒製的全然都是頂級重器!並且,一旦他用其他青料研製出蘇麻離青的配方,元青花對他來講就不是甚麼困難,如果做出元青花人物大罐如許的重器,古玩圈裡,怕是要掀起滔天巨浪了!”
聽了唐易的論述,沈鬆岩說道,“都說傳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隻要九件,但隻是公開的質料。就拿‘鬼穀子下山’來講,傳聞當年燒製的是一套,共有四組圖案,全數是春秋戰國期間的人物,除了鬼穀子下山,另有老子出關,莊子夢蝶,墨子守城。但不知為何,現在隻要鬼穀子下山有傳世品,其他三組圖案,連殘片也未曾見到。”
想必,徐寬在獲得這件玉壺春瓶的時候,也曉得了這一點,以是纔將目標標準了唐中峰。固然賺的不如上拍多,但是另有能夠順勢盤下唐中峰的店鋪,一石二鳥,也是很大的“收成”了。畢竟,上拍固然利潤高,但風險也大,一旦被髮下疑點,就會雞飛蛋打。
“此事撲朔迷離,隻要找到他本人才氣有個成果了!”沈鬆岩道,“恐怕短時候內不會有甚麼成果。”
的確,這件事千頭萬緒,都是大師的猜想,三人均是唏噓不已。唐易卻悄悄籌算,等結束了捐贈宋刻本《東萊先生詩集》的事兒,要不要去一趟瓷都?一來,能夠查訪此事,二來,瓷都是承載中原陶瓷史的重鎮,也是一個龐大的古玩集散地,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沈先生,這一件仿品的題目首要在那裡?”唐易接著問道,他天然不會放過如許的學習機遇。
沈鬆岩一針見血,“這類線條,需求依托專業的放大鏡來察看,其狀況端賴眼力。要做出來,純真依托燒製技術難如登天。這一件玉壺春瓶,青花表層線條偏粗了,以是顯得有點兒不天然。”
“我師兄從下和師父一起長大,是師父收養的一個孤兒,跟我師父姓,名叫陸知行。”沈鬆岩略略皺眉,“他既然在仿品上做了暗號,哪怕是暗記,那就申明,他骨子裡還是有設法的,不是想做出完完整全的仿品。”
秦老點點頭,“看來,得兩條腿走路了。一方麵我派人盯著徐寬,恰當的時候和他談一談,另一方麵,這位陸師兄的下落,也得查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