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元青花的文房類的東西,是很罕見。明朝倒是有青花瓷器的筆架山、筆桿、鎮尺這些東西,但是馮青山從未傳聞過元青花會有如許的東西。
馮青山沉吟很久,“要不,我們弄開看看?”
第四檔,不但青料普通,並且工藝和畫片也普通,如許的東西,很多行裡人是不屑於去辨認的,即便年代對了,也冇有甚麼保藏代價。比如帶點兒簡樸紋飾的粗瓷大碗,實在毫無藝術代價可言,最多有文物研還代價,不會有保藏家情願保藏。
“彆埋汰我了,唐總!這古玩街上誰不曉得您,全中原跑著做大買賣,平時都見不著尊容,今兒讓我逮著了,按說得合影署名才氣讓你走!”大眼劉笑嘻嘻開著打趣。
“不過,三千塊錢,元青花的東西,固然是接底,但倒是老質料老工藝接底,也算是個小漏。”唐易解釋道,“這東西你就是拿出去明說是老料接底,三五萬脫手是冇題目的。”
內行人偏於籠統,一說元青花就當是天價,實在能拿出元青花不算甚麼,元青花也有很便宜的,佳構才值錢。就彷彿不懂玉的人,一聽和田籽料,就會感覺很奇怪。實在和田籽料形不成量產,極品當然貴,渣滓也很多,那些石性很重、雜質很多的籽料,還不如俄料、青海料呢。
第一檔,蘇麻離青的青料,上層次的畫片。比如帶有人物畫片的元青花大罐,比如龍紋壓手杯,比如紋飾精彩的其他器型。
“那你收了吧?我不切了。”馮青山笑道,“多了不要,給我一萬就行。”
“這個底是接的。”唐易翻過鎮尺,指著底下露胎的一麵,“並且很奇特,這個底也是元朝的東西,胎質也不錯,以是不輕易辨識。”
切的時候馮青山就看到了,這的確是空心的,一圈下來,高低已經鬆開了。
馮青山把兩種體例都試了一下,“公然如此!”
唐易怔了怔,這不是他的東西,他之前當然不會考慮。不過,就他的經曆而言,碰到的埋冇玄機的東西也很多了,這又不是甚麼重器,弄開看看還是很有能夠的。
“那好,我們就弄開看看。”馮青山一拍巴掌。
“出甚麼手啊,不值當的。你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這東西我擺在案頭,也挺舒暢的。”馮青山樂嗬嗬說道。
古玩街上,找個處所切割,還是很輕易的,專門修複古玩的店鋪就有兩三家。
當然,這四個層次,隻是簡樸化的大抵分彆,實際上元青花的環境比這個要龐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