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初查齊郡[第1頁/共4頁]

楊元慶搖了點頭,來一個小小的村落搶糧食不成能動用三四千人,這些人應當是針對本身,應當是來搶他們的馬,哼!當真是瞎了他們的狗眼。

中間一名老禦史笑道:“小王禦史,這就是你不懂了,越是災年,越要監察官員,打個比方,朝廷命令賑災十鬥米,可縣令隻拿出一鬥,然後編個陳述上去,說已經賑災十鬥,可實際上九鬥米被他私吞進了本身口袋,歸恰是賑災,哀鴻四周流走,也冇個精確記錄,誰會知縣令賑災了多少?這個時候就需求監察禦史來監督賑災,其實在客歲就該派人下來監察了,聖上這個時候纔派我們下來,說誠懇話,已經有點晚了,底子冇法查對。”

“照你如許說,現在各個官府都在忙著集合補帳羅!”

“和你們冇有乾係!”

老者苦笑一聲道:“我們這裡叫孟莊,現在齊郡的盜賊頭子孟讓便是我們村裡人,他在郡裡當官,不知如何回事就跟著造反了,歸正盜賊看在他的麵上,都對我們稍稍寬大,也來搶過幾次,但都冇有殺人,大師也就不逃了。”

楊元慶笑了笑問:“我看那王薄寫的歌謠,說甚麼‘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倒是挺吸惹人的,如何還到處搶?”

所謂持節梭巡實在就是欽差大臣,隻是說法分歧,代表天子來監察一方,本身又是禦史大夫,權勢比天還重,是以當楊元慶從涿郡解纜時,冀、兗、青三州各郡縣官員都慌了神。 全筆墨無告白

實在楊元慶也不是很看重此次監察,楊廣的意義不過是想減少官員害民,和緩官民衝突,但這實際上是典範的自欺欺人,骨子裡的題目不處理,再如何查官員也冇有效,就像這位老禦史所言,上有旨意,下有對策,楊元慶隻想體味一下各地哀鴻造反的環境。

楊元慶立即對張勝道:“命介弟兄們籌辦作戰!”

對此景象,世人都有點麻痹了,他們沿著運河一起南下,幾近每個郡裡都是一樣的蕭瑟破敗,黃河以北是水患,黃河以南是水災,加上戰役發作,群眾困苦已經到了頂點。

楊元慶見不遠處有一座頗大的村莊,彷彿另有一點火食,便點點頭,“能夠,大師去村落裡駐營,找點水。”

楊元慶沉吟一下,又問道:“莫非你們這裡冇有遭受盜匪侵襲嗎?我們一起看來,災黎多數逃到城裡去了,你們這裡如何還會有人?”

“這明擺著的,天災**,到處都是一片破敗,現在的當務之急應當是開倉放糧,施助哀鴻,讓這些不幸的人能夠活下去,而不是我們去查官員貪腐。”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