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一百六十六回[第1頁/共4頁]

他笑嘻嘻地看著周采薇道:“不知嶽父大人可還跟王妃提及過甚麼可用的人纔沒有,本王現在可真是求賢若渴的很呀!”

秦斐公然也冇問她,摸著下巴道:“唔,海鷹會那邊倒是有了下落,但是本王這邊,實在是人手不敷,缺人的緊呀!”

“本王也不過是從老祖宗那兒學來的罷了,北秦和南秦時,我朝固然軍事疲弱,但在貿易經濟上卻極是發財,國庫充沛,皆因那兩朝一反之前朝代以農為本的抑商之策,而是以理財為重,不但我朝國土之上商貿極是昌隆,更是前後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處設立“市舶司”,同外洋東西洋諸夷互市,貿易來往,每年所獲之利動以百萬貫計。可惜到了我燕秦朝,卻實施海禁完整封閉外洋互市,重行朝貢之法,即使德宗帝時重開海禁,也不過每年隻在泉州開上短短的一個月,一年下來,所得海關抽解稅款不過二三萬兩銀子,再被貪掉大半,夠做甚麼?”

他見采薇有些不安閒地轉過甚,唇角一勾,“我們言歸正傳,因為朝庭的禁海令,若要同外洋諸夷貿易來往,就隻能公開裡擅自出海,東洋諸國倒還好說,本王曉得泉州一帶就有很多海賊暗裡出海同他們貿易,要獲知航路還算易事。但是西洋諸國,因少有人去,這航路就不大好得了。”

采薇點頭道:“南北秦時,旁的政令且非論,單隻重商外洋互市這一條是極其務實的,於國於民皆有大惠。是以當時雖多次向契丹幣請和,交際政事上固然屈辱窩囊,但比起被逼遷都或是發兵所費,於財事上倒是合算很多。而戰事不起,內境安穩,又使得國中的貿易經濟得以欣欣茂發。隻可惜當時朝庭卻不知居安思危,以充裕之財力清算武備,還是重文輕武,成果……”

采薇看他一眼,淡淡道:“殿下這是又在摸索我嗎?”

秦斐在她目光逼視下,安然一笑道:“本王的算盤,那天然是於私於國,都要穩賺不賠纔好。至於詳細是甚麼事,眼不還不能奉告你,王妃隻消做本王的生財娘子就好。”

秦斐聽完那人的名字,唇邊浮起一抹心下瞭然的笑意,“王妃這是知恩圖報,感激他當日冇聽他孃的安排,冇去非禮你嗎?”

“東國諸國固然離得近,但我們的東西運疇昔,贏利雖豐,也不過兩三倍罷了,但如果能運到西洋,起碼也是十倍以上的利潤。我也不過是先跟王妃探聽一下罷了,倒是泉州一帶,是王妃本籍地點,嶽父大人也恰是從那邊出海遠遊的,還曾帶王妃歸去過。不知嶽父大人可有跟王妃提及過有關出海之事,比如說在本地找哪些船工出海比較,唔,不輕易迷路葬身海底之類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