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妃忙命溫嬤嬤給每位夫人一人奉上一份謝禮,又給每位閨秀也是一人一副上好的文房四寶。
穎川王府對這一眾閨秀,連周采薇在內,一個不留,禮數全麵的全把她們送出了王府。
她剛做好,時候便到了,宮女們把十四位閨秀的女紅呈上丹墀給五位主選過目,就見眾女多是選了繡個花啊鳥啊,或是做個荷包香囊甚麼的,都是些小巧精美的女紅。就隻要周采薇一人做了件衣裳出來。
采薇見她外祖母看著她歎了口氣,模糊猜到老太太的心機,固然早知外祖母對她的心疼不過如此,可到底還是有些難受,一等陪著老太太用完了膳,便藉口有些累了,還要籌辦第二日的考較,便辭職回了秋棠院。
說完也不等她母親承諾一聲,便一把拉起采薇,說道:“走,我們回房歇著去!再在這裡呆下去,耳朵都將近起繭子了!”
采薇不由在內心悄悄好笑,不知如果大姨母曉得她那一表人才、玉樹臨風的小兒子在她親妹子口裡竟成了個歪脖子樹,會做何感觸。
目睹又疇昔了一炷香的工夫,周采薇俄然燦然一笑,一手取過那匹綢緞,展開來折了幾下,再拿起剪刀剪了幾剪,挑好了線就開端飛針走線的縫起來。
不想,她二姨母趙明香帶了兩個女兒也正在院裡等著她,又喊了她到上房去問了半日,一麵略含酸意的恭喜她過了第一關,一麵又抱怨她女兒吳婉,“當日我說給你也報個名兒去參選,你死活不依,早曉得今兒出如許的題目,那幾本女書我都是教你念過的,你如果去了,這第一關準定過了。”
宜菲一見這第二關竟是出了這麼一道極輕易的考女紅的題,頓時喜上眉梢。她親孃柳姨娘雖不會教她讀書識字,但卻教她針線活兒必然要做得詳確邃密,再多些花腔子,如許纔好繡些甚麼荷包啊扇套啊之類的去討男人的歡心。以是她於這女紅上也算是有個一技之長的。
她之以是這般篤定,是因為上首的穎川太妃曾點評道:“這位安遠伯府趙蜜斯倒是也答對了兩個句子的出處,隻是這《內訓》的‘訓’字和《女誡》的‘誡’字,都寫錯了,這言字旁下邊是個口字,可不是四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