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上頂著個大金冠的蕭好古掃了一眼大殿裡臉孔瞪口呆的君臣幾個,也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任務還得完成啊,他對趙煦說:“陛下,我大遼天子夙來但願三國間能夠敦睦共處,無法梁氏太後好鬥放肆,比年開釁大宋,現在也隻要請大宋天子親身管束於她了……”
耶律阿思笑道:“老臣覺得梁氏不會鋌而走險,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出走投宋!”
能對勁嗎?
“後……後爹?”
“章卿,曾卿,蔡卿,”目送兩位遼國使臣分開崇政殿後,一貫嚴厲的趙煦臉上的笑容也粉飾不住了,笑著問道,“但是大獲全勝了?”
大宋官家操了西夏的太後,當了西夏國主乾順的後爹,而乾順又迎娶遼國的公主做了遼國天子的半子。
彆的,你可遣人將宋國送來的《梁氏寫真圖》先送往興慶府。再奉告梁氏若她肯自行出走而留下乾順,朕將以公主許配之。到時候,她自可在開封府安享繁華,她兒子還是是夏國國主,我大遼則和夏國情同翁婿。”
大遼老天子和耶律阿思還真是一對好君臣,當臣子的會和稀泥,當皇上的一樣喜好和稀泥,君臣二人竟然籌議出了一個能讓大遼、西夏、大宋都對勁的處理計劃。
在傳授油畫技能並且共同完成《向太後百口福》的同時,武好古也冇有健忘“大學課本”的編修和佳士得會館及畫仙觀的補葺。
也是三小我一起脫手了——趙佶賣力用碳條在油畫上打稿,米友仁則賣力調和油彩,而武好古則賣力塗抹油彩。當然了,趙佶和米友仁的事情,都是在武好古的指導下停止的,實際上就是武好古在傳授趙佶和米友仁油畫技能……同時也是在促進他和端王趙佶之間的友情。
有了西夏的昂首服從,大宋要光複和穩固河湟地區就輕易多了。有了河湟之地後,大宋就能和黃頭回紇(甘州回紇的餘部)建立聯絡,從而獲得來自西域的良馬。
是以我雄師以援夏而至,梁氏底子不成能策動雄師相抗,而僅依托少數梁氏親信死黨,又不敷以取勝。若其不堪,又透露了投宋的圖謀,夏國的黨項權貴必定群起而攻,到時梁氏一門必將死無葬身之所。
這天早朝以後,趙煦就得知遼國使臣求見,說是方纔獲得了遼主諭旨。因而趙煦就在崇政殿訪問遼使,伴隨訪問的另有宰相章惇,樞密使曾布和樞密院都承旨蔡京。
真不曉得耶律洪基是如何想出這個主張的?李元昊那廝要曉得他明白高國(西夏)的太後要送去給大宋官家操著玩了,也不知會不會給氣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