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第1頁/共5頁]

對於唐朝,分封之事也是時偶然無,唐初時太宗李世民曾經封親王到過處所,但時候很長久,到了中唐,安史之亂髮作後,李隆基西逃巴蜀,他隨即將幾個兒子分封去處所掌軍,很快便呈現了永王之亂,固然唐肅宗彈壓了親王們做亂,但安史之亂留下來的藩鎮盤據卻一向影響百年,終究導致唐朝滅亡。

敦煌在當時便是聞名的貿易中轉站,貿易富強,人丁浩繁,氣候也遠比後代暖和潮濕,正因為如許,李琮在敦煌餬口得非常適合,在行宮中醉生夢死,無人管他,又有五千軍隊庇護他的安然,無馬匪之憂,在宮呆悶了,便上街散散心,或者騎馬去四周踏青,非常自在,擺佈有大群軍隊保護,威風凜冽,街上的公眾見到他,無不拱手作揖,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尊榮之心,那裡像長安,固然他是堂堂的親王之首,卻冇有人理睬他,還要整天提心吊膽,怕父皇曉得他荒唐,這裡山高天子遠,他終究感遭到了自在的鎮靜,李琮第一次不再抱怨將他發放至安西,如果有能夠,他還想耐久呆下去。

其次安西節度使因為處所悠遠,對關中的影響也不大,按理也能夠不消派親王坐鎮,可實際環境卻恰好相反,現在李隆基最嫉恨的便是安西節度使李慶安,他乃至不吝派宗子慶王去坐鎮安西。

“當然是要去河中,路途辛苦一點,但想到能即位為帝,這點苦我想殿下也忍耐。”

李琮已經動心了,閻凱的闡發點中了李琮的關鍵,十幾年來,他夢寐以求能即位為帝,但大唐帝王之位終究和他無緣,他父皇甘願讓長孫來登基,也不肯意讓他這個宗子入主東宮,他已經心灰意冷了,他曉得本身已和帝位無緣,但現在他麵前俄然翻開了一扇窗戶,去河中即位建國,當然不是天子,可就算是國王,又和天子有甚麼辨彆?

“好!就聽先生的,我這就籌辦解纜,若我能即位為帝,我必然封先生為相國。”

沙州也就是明天的敦煌,但在唐朝它所統領的範圍要大很多,包含現在新疆的羅布泊,也是在它的統領範圍內,唐朝的敦煌也遠比後代繁華,絲綢之路從玉門關分道,一起北上走北庭去碎葉,另一起則取道敦煌走南線去龜茲或者於闐,當時的羅布泊還是一片茫茫無邊的大海,叫做蒲昌海,大漠內綠洲到處,生活著很多住民,不像明天是千裡無人區,綠洲對販子們也非常便當。

李琮歎了口氣,把父皇的密旨遞給了他,閻凱看了一遍,眉頭一皺道:“如何會是去河中地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