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攔路鳴冤[第1頁/共7頁]

李慶安的親衛把兩名老者帶到李慶安麵前,“求老爺為我們做主!”兩名老者跪下,叩首不止。

院子走出一名中年男人,身高體胖,搖著一把葵扇,他高低打量一下李慶安,見他穿戴淺顯的長袍,從未見過,倒是他的部下非常凶暴,便道:“你是誰,找我做甚麼?”

李慶安也哼了一聲,提大聲音道:“我們但是慶王的人,你明白嗎?是慶王看中了這片上田。”

吳清的臉頓時脹成豬肝色,他忿忿道:“李使君說我調集兩萬漕工,可有甚麼證據?”

大堂中一片沉寂,每小我都神采慘白,呆呆地一動不動,桌上的人頭彷彿暴露了猙獰的笑容,直勾勾地盯著他們,太守吳清兩腿一陣陣發軟,他幾次想開口,但是卻冇有這個勇氣。

“各位汴州的官員,各位處所賢達,小弟我受聖上委派來河南道調和旱情,查處貪賄瀆職之事,我從五天進步入許州,一起所見所聞,除了在許昌縣瞥見有主動抗旱的官員外,其他各地根基上都不見動靜,我就不明白,各位既然為處所父母官,身負一方百姓儲存安危之重責,可旱情已經四個月了,鬥米近千錢,你們竟然不聞不問,不主動考慮抗旱,莫非非要比及餓死人、人吃人時你們纔開端焦急嗎?”

“事情不是使君想的那樣簡樸。”

想到這,他一擺手道:“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去看一看。”

“冇有!我剛來汴州,如何會曉得這類事?”

本來災年收地一向是權貴們兼併地盤的最妙手腕,本年河南道發作水災,恰是個絕好的機遇,棣王在汴州各地也趁機收了幾千畝地盤,不料太子俄然被廢,棣王盯住了東宮之位,為了撈取名譽,他便竄改了主張,不但要把統統已收的地盤全數退回,並且還命邵子平來災區賑災,邵子平已命部下去江淮購糧,他本人則來措置退地之事,固然官府的文書燒燬了,但農夫手中的買地左券如何辦,如果嚴格清查起來,還是能查到是棣王所為,他憂心忡忡地問道:“我擔憂他從農夫手中弄到賣地文契,會清查出棣王殿下。”

吳清呆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李慶安笑了笑,又持續道:“我勸吳太守不要糾結於此事了,我已不計算漕工集會,也不計算在汴州遇刺,隻要吳太守經心全意抗旱,我就會向聖上表你的功績,吳太守,你是聰明人,不需求我再說下去了吧!”

“使君,我們找到了這個!”

數十名親衛跟從著李慶安向不遠處的王五莊而去,王五莊是一座具有一百餘戶農戶的大村落,鄰近汴河,交通發財,地盤肥饒,在間隔村落五裡以外,另有一座占地五千畝的莊園,本來是承平公主的莊園,承平公主被殺後,這座莊園被李隆基賜給了長兄李成器,現在是李成器的女兒襄邑縣主統統,襄邑縣主的丈夫便是方纔升為禮部尚書的崔翹,而宋州太守恰是崔翹之弟崔廉,這內裡的乾係就值得玩味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