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十四章 背叛[第1頁/共4頁]

而本日被孔穎達劈麵熱誠,更令他感受羞憤欲絕。

及至武德四年秦王加封為天策大將,開設文學館,他便被授為天策府處置郎中,兼任文學館學士,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乃秦王殿下一等一的親信親信。隻不過比擬於“十八學士”當中的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人,權勢大大不如。

直至被任命為太子左庶子,付與教誨太子之責,這才讓他認識到“彎道超車”之捷徑,隻需兢兢業業幫手太子,待到將來太子即位,本身與洛陽於氏天然一躍成為當世大族,大權在握、權勢無雙。

今時本日,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儘力支撐晉王已經朝野皆知,作為儲位最大概率獲得者的晉王與東宮太子天然處於敵對狀況,這並非是遵循晉王亦或太子的意誌,而是好處排他之原則。

蕭瑀也不囉嗦,開門見山:“愚兄本日前來,實是受晉王之托。比來局勢嚴峻,朝野高低不知多少人盯著殿下,殿下兼顧乏術,更不肯給燕國公你招惹費事,故而命愚兄跑這一趟。”

自貞觀以來,李二陛下一向推行減弱門閥之國策,而任何一個帝王最擔憂的便是“人亡政息”,繼位之君若通盤顛覆此前之國策,對於先帝名聲之打擊極其龐大。

不過於誌寧卻並未胡塗,他固然接管晉王的招攬,但卻也有一事不解:“陛下之國策乃打壓門閥、攙扶豪門,不肯門閥把持朝政之局麵呈現。晉王殿下若試圖以門閥為根底爭儲,難道與陛下之國策相悖?”

大唐立國之時,山東那些大佬被關隴門閥打壓、淩辱,不得不灰溜溜躲回家中偃旗息鼓、避其鋒芒,以免被關隴門閥趁機斬儘撲滅。現在關隴固然傾頹,但那些大佬也都矜持身份,安穩於家中,並未趕赴長安試圖退隱。現在作為江南魁首的蕭瑀便是兩地門閥於朝中的代言人之一——另一人是英國公李勣。

他現在乃是太仆少卿,也算是朝廷當中有頭臉的人物,對於朝局之嚴峻天然知之甚深,也能瞻望蕭瑀登門之企圖。

蕭瑀微微一笑,信心滿滿:“燕國公所慮之究竟有需求,但此一時、彼一時也。以往陛下打壓門閥是不但願皇權傾頹,導致朝政落入門閥之手,以免重現前隋舊事。太子柔嫩寡斷,縱使冇有門閥亦會呈現權臣,故而欲予以廢黜。但晉王若想取東宮而代之,又怎能不希冀門閥之力呢?以是隻要陛下冊立晉王為儲,便劃一於默許了門閥力量重新主導朝堂,畢竟門閥相互製約,可覺得帝王所掌控,而權臣之禍卻遠甚門閥!”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