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小時的顛簸,終究下了汽車,沿著土道一起向南,又走了近半個小時。
老羊倌走出去冇多遠,回身便鑽進了一家山貨莊,買了塊麅子皮。他也冇說彆的,彆人天然也冇多問。
正所謂:舍不出小錢,也掙不到大錢。
劉二炮彷彿看出來徐青山對他有些不屑,撇了撇嘴:“徐老弟,彆看這‘端鍋’就是個做飯的,但也不輕易,並不簡樸。我不是和你吹啊,這參幫裡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把頭,另一個就是端鍋的。”
“艼”是蘆頭上長出的支根,中間粗,兩端細,像是棗核狀,俗稱“棗核艼”。蘆頭根部生出的艼,稱為“護脖艼”;兩個艼對生於蘆頭的兩側,稱為“掐脖艼”;艼和蘆統稱為“艼帽”。
徐青山看在眼裡,內心憋不住樂,看這模樣,這是劉二炮要在他們麵前裝一把,顯得彆人際廣,熟諳人多。從速接著說好話,遞上去幾個馬屁,把劉二炮拍得是眉飛色舞,差點就樂顛餡了。
“蘆”即“蘆頭”,是人蔘腦袋頂上的那部分頎長的根莖。每年春季,空中以上的莖葉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蘆碗”越多,申明參齡越長,也是辨彆參齡是非的首要標記。人們常說“一個蘆碗一年參”的說法,固然不是很籌辦,但是也差未幾少。
徐青山見老羊倌直衝本身眨眼睛,從速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衝劉二炮吧嗒了兩下嘴,故作驚奇的點了點頭:“炮哥,這不消你說,我也曉得彆說在那深山老林內裡了,就是在田野,那火堆和灶坑也是兩回事,燒個土豆子把皮都燒糊巴了,內裡還是硬茬子呢。這行行出狀元,你不說我也曉得,你這身本事冇有十來年的堆集,底子就達不到這份兒上。”
劉二炮聽徐青山這麼一說,內心舒暢多了,撇了撇嘴,對勁地笑了笑。
(春季抽芽出土,夏天荷花飄飄,春季樹葉被風搖,夏季百草穿孝,四字併成一字,不差半點分毫,一年四時常在,坐看《天靈地寶》。)
中年男人就是一愣,扭頭看了一眼劉二炮,又打量了一眼老羊倌,從速把老羊倌和徐青山讓進了屋裡。
長白山山山相接,嶺嶺不竭,樹大林密,草高篙密,大山深處常有野獸出冇,人跡罕至。而這裡每年開春一向到霜降之前這段時候,深山老林裡常常有拉幫結夥構成的“參幫”,在深山裡穿越,專走林密草深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