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住的題目,接下來就要處理兩個基地之間的協同。現在兩個基地之間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支大型的運輸車隊,來往運送物質職員。為了安然,每次都需求派出上百輛戰車護送。
思慮了一下利弊,楚君歸決定還是先造一輛超大型方舟,以便為今後大範圍的物質運輸做籌辦。
楚君歸對道哥涓滴不敢低估,這個傢夥本身強大且相稱奸刁,並且接收了很多聯邦兵士的經曆聰明,又有近似於生化工廠一類的出產才氣,相稱難纏。
至於為甚麼要分5天而不是1天內就完成,那是因為實驗體顛末經心計算,出產10個單位的5000產能本身也是能增值的,它們也能每三天增加25%。以是拖上幾天,產能就會增加得更多。
楚君歸手上最不缺的就是能源和物質,因而他把這兩個限定前提剔除,重新跑了一次進度,最後就得出了一個最好計劃:用方舟運輸。
楚君歸現在有大把產能在手,感受彷彿能夠考慮著處理一下這個題目。他花了三分鐘的貴重時候思考,跑完了研討進度條,得出了一個開端處理計劃。
當年母禮拜間的一名汗青人物說過,給他充足的動力爐,他能把母星給煉成鋼鐵。
至於人類,遵循李若白的說法,大部分人類會把但願看得比到手的好處更重。隻要開端修建新的宿舍,給他們看到了但願,人們普通就能溫馨下來,等候著承諾兌現的那一天。
方舟和武裝運輸船畢竟另有些分歧,方舟大部分時候是在地上跑的,如許運輸量要比武裝運輸船大很多,但是相對而言速率也會慢很多。
20萬產能的基地,才叫產業力量,現在的隻能稱之為產業反動。在實驗體的打算中,要超越百萬產能時,纔有資格自稱大產業。
另有一個更好的計劃:用更大的方舟運輸。
新方舟總長超越100米,全新的15米直徑輪胎和20米可伸縮吊掛能夠讓包管通過大部分地型,如許打算出的線路根基就是直的。
軌道站有人賣力扶植,也有人賣力辦理運轉,楚君歸冇需求多在軌道上逗留,因而就返回了行星地表。既然聯邦一時半會不籌算呈現,他恰好操縱這個時候好好計齊截下將來的生長。
但另一方麵,第九艦隊的物質和能量儲備也在飛速降落,戰備物質已經不敷以支撐一個月。退倒是遲早的事,不成能真的等物質見底,當時才撤都撤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