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歲年初,石舜華把金玉合座店一分為十,她占五份,兩位兄長彆離占兩份,富察氏獨占一份。
靳輔?
“會的。”石舜華從未想過甚麼都奉告太子,“當初開金銀樓,是我和額娘一起選的鋪子和掌櫃、伴計。大嫂和二嫂不懂鋪子裡的事,大哥和二哥公事繁忙得空顧及,妾身在家時一向是妾身幫額娘打理鋪子。堂堂雜貨店剛開起來的時候,妾身隔三差五就會去店裡一次,金玉合座店的掌櫃都熟諳我。”
富察氏不甚清楚,就叫石舜華去問石家老太太。
“咱家的六十抬嫁妝找出來了。”阿簫道,“隻是箱子裡的東西,奴婢不曉得該放在哪兒。”
富察氏冇能插手,也就不曉得六十抬嫁妝裡混進五萬兩白銀,兩萬兩黃金和一箱子珍珠、玉石。
“那就好。”因石舜華是個女人,太子也就從未想過金玉合座店是石舜華的,不疑有他,“汗阿瑪叫王以誠送來很多奏摺,孤去前院了。”
阿簫道:“未幾。不過,謝嬤嬤說爺每月都有俸銀,月初發放。”
“妾身有一處莊子,莊上大抵有三四百人。先以石家的名義廣招對西洋物件感興趣的匠人,把這些人和他們的家眷安排到莊上,工匠無後顧之憂,一心揣摩鐘錶,妾身感覺比在外務府好。”石舜華想一下,持續說,“我們不消外務府的人,曉得的人少,假定過了三年五載還冇揣摩出來,我們想持續就持續,不想持續隨時能夠喊停止。用外務府的匠人,妾身感覺還不敷大哥一人攪和的。”
“如果靳輔還在就好了。”太子歎了一口氣。
石舜華不熟諳,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胤禛,聽到兩民氣裡擔憂大水,而靳輔是治河能臣,卻死好多年了,頓時悔怨提起黃河:“朝中能吏浩繁,冇了靳輔能夠另有李輔張輔。爺,四弟,彆想這麼多,汗阿瑪自有體例,喝點湯暖暖身。”
“阿箏子時起來泡燕窩的時候,雨下的大,天又黑,不謹慎把手給摔破皮了。”霍林道,“阿笛聽到響聲出來一看阿箏坐在地上,焦急跑疇昔就冇顧得看路,地上又滑,一下子摔在阿箏身上。主子們把阿箏和阿笛安設好,想起燕窩粥的事已經快寅時。阿箏一看來不及,就叫膳房改做紅棗小米粥。”
“有您這句話,奴婢信賴冇人敢說甚麼。”阿簫笑道,“回門禮今兒一塊清算出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