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祥雖有力抵抗西殿承平軍,但卻遲滯了承平軍的守勢,給清軍追兵爭奪到了一些貴重的時候。清軍大將秦定三追及西殿承平軍吉文元後隊,兩邊血戰一場,各有毀傷。秦定三見賊勢浩大,不敢過分逼近,隻得不疾不徐的跟在吉文元前麵。
“凡有湖北百姓,見常大淳三字未有不切齒者……百姓故鄉難離,隻求脫期三日。而該撫既允請,又恐賊匪突至,乘夤夜之間,大家睡熟,一炬成灰,億萬生靈全然不顧”這是戰後兩江總督陸建瀛寫給清廷的奏摺,可見常大淳和雙福在湖北乾的那些蠢事傷透了鄂省百姓的心,但他倆的笨拙彷彿還冇到頭,前麵攻城戰中更是昏招迭出。
數今後,承平軍前鋒李開芳部三千人馬到達武昌流派金口,金口知縣周和祥率團練四百抵當。周和祥固然愚忠悍勇,但無法兵力差異太大,清兵力不能敵,陣亡兩百餘人以後,清軍崩潰,金口知縣周和祥與縣丞、典史、千總一同陣亡,李開芳部喪失數十人。蕭雲貴到了金口後,得知周和祥平素為官尚算廉潔,便命人厚葬之。
開初唐正財急於求成,浮橋搭建得非常迅捷,隻用粗麻布匹將船隻連接起來,僅一日就在江麵上構建簡易浮橋。但厥後發明這類浮橋輕易被風波拆散,蕭雲貴親至軍前召見唐正財,峻厲斥責了他這類急功近利的心態,命他督造重修浮橋。
武昌城外另有很多百姓住民依城下而居,普通環境下,因為滿清還占著正朔大名,占有的鼓吹上風,如果不是清軍過分刻毒,叛逆兵過分仁義,百姓會比較慣性的站在官府一邊。尚未開戰之前,武昌城外的住民懸於城外,唯恐被承平軍擄去或是攻城之時受池魚之災,紛繁要求入城,助官軍守城。
湖北巡撫常大淳、湖北提督雙福、總兵常祿、王斑斕等隻要三千人馬駐防武昌,其他各地,均無兵馬,聞名的商貿重鎮漢口,竟無一兵一卒,西殿承平軍在寶慶商會何元倫等人暗中策應下,順利進據漢口,查抄和清軍關聯的商號,獲得了多量財物。在漢口、漢陽一頓整治以後,蕭雲貴又發了一筆橫財,同時把貴雲商號和寶慶商號攙扶成了本地最大的兩家商號。同時沿途行來,參軍的貧苦百姓越來越多,比及了漢口以後,總計又裁軍兩萬餘,西殿承平甲士數達到了五萬餘人,隨軍百姓、家眷、民夫不下十萬。
當時兩湖清軍並無海軍,承平軍等閒把握了製江權。蕭雲貴和左宗棠得以安閒不迫的號令唐正財主持在漢口江麵搭建浮橋,以便相同江南、江北步軍行動,同時在江北佈陣,截斷清軍救兵門路,籌辦一旦清軍從江北來援,就停止阻擊戰。兩座浮橋中,一座由鸚鵡洲至白沙洲,一座由南岸嘴至大堤口,浮橋一旦修好,承平軍籌辦進取武昌。